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癥狀。1.中華鳋病。病魚呼吸困難,焦躁不安,鰓上黏液增多,鰓絲末端發白,常在水面打轉或狂游,尾鰭露出水面,故又稱尾巴病。病魚身體消瘦,生長受阻乃至死亡。4~10月為該病的流行季節,6~9月為流行高峰。2.錨頭鳋病。錨頭鳋可寄生于魚的全身,蟲體前半部鉆入寄主組織內,后半部露在外面。花白鰱感染此病時皮膚組織紅腫發炎,形成石榴樣的紅斑點,病魚呈不安狀態,食欲減退。3.暴發病。鰱魚身體發紅,鰓部出現不均勻的白斑或紫斑,仔細觀察可見出血點,常大批死亡。
二、防治方法。放魚前用紅霉素和雙效魚蟲清水溶液進行藥浴消毒,以提高魚自身的抵抗能力,浸洗時間為15分鐘。藥浴消毒過程中要謹慎操作,避免造成過多的應激。
一旦網箱養殖鰱魚病暴發,應立即用30毫升高效暴發靈、250克百毒殺、250克硫酸銅混合后在網箱內遍灑,連用2~3天,同時投喂藥餌——將100克水產專用紅霉素拌人30千克的麩皮中連喂5天。
三、防治體會。1.增強防病意識。預防是一種積極的治療,魚從發病到死亡有一個過程,當出現死魚時往往大部分魚已染病,治療只能挽回病情較輕者。2.病因分析。魚種未檢疫,外來魚種成為病源;放養密度過大或搭配不合理;水源污染。3.為預防細菌性疾病的發生,在殺蟲后應立即消毒殺菌。4.用藥時應考慮水域魚病史和用藥史,如上年已用過某種殺蟲劑,今年最好換藥,因為病原體對此藥有可能已產生抗藥性,常規濃度往往無濟于事。5.對較大水體用藥困難時,可采用下法誘食集中投喂藥餌:將藥物與炒香的麩皮、米糠混合后投喂,吸引魚至幾個固定食區。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