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加州鱸屬廣溫肉食性淡水名貴魚類,目前市場商品魚收購價為每公斤24元左右,一般每畝池塘每年可獲利6000元以上。加州鱸具有適應廣、生長快、抗病力強、病害少、易起捕、食味鮮美、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好等特點,是發展池塘高效養殖的重要經濟魚類之一。同時,因該魚較貪食,易上鉤,又是發展游釣漁業的好品種,深受廣大養殖者和消費者青睞。加州鱸可以單養,也可以套養,還可以網箱養殖。湖南省邵陽縣巖口鋪鎮農民鐘志宏等一批養魚專業大戶,近年來摸索出一套利用池塘優質、高產、生態養殖加州鱸的新技術,取得了顯著效益。現介紹他們的具體操作技術要點,供養殖者參考。
一、苗種培育
1、水泥池培育。水深1m左右,按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體長1cm以下的幼苗150尾,2-3cm的幼苗80尾,3cm以上的幼苗30尾,在水質優良、具微流水,且管理工作抓得好,放養密度可適當增加。
魚苗孵出后第三天卵黃營養吸收完后開始攝食,需投喂幼小輪蟲等生物餌料,每天投喂5-8次,每次投喂量視池中剩余餌量加以調整。經6-8d,當魚苗體長1cm以上時,可開始投喂小型蚤和攝食小型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生物,投喂量也視魚苗是否呈飽食狀態而酌定。當魚苗長到1.5cm時,可投喂大型蚤類。長至2cm以上時,可投喂絲蚯蚓,并開始馴餌,使魚苗能集中到餌料臺或食場攝食。以后逐漸將食物由活餌改為切碎的野雜魚肉等死餌。長至5cm以上時,即可作為食用魚的魚種分池飼養成商品魚。
2、池塘培育。水深1~1.3m,魚苗下塘前7—10d,按常規法清塘消毒后施人腐熟的畜禽糞,以培肥水質,繁殖浮游生物,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cm左右,畝放養密度為3萬~5萬尾。
由于加州鱸相互殘殺比較嚴重,且生長不齊,親魚又會吞食魚苗,因此,不論以何種方法進行培育,一定要專池進行培育,堅持勤檢查,發現魚苗個體大小不勻時,必須及時過篩,將大小魚苗分開培育。
二、科學養殖
1、池塘條件。以養殖加州鱸為主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無污染源,水質良好,排灌、管理方便,池底淤泥厚度在20cm左右,面積以1~5畝為宜,水深1.5-2m,安裝好增氧機械,進、排水口要設置好密眼網以利過濾和防逃,經常有微流水源條件的則更好。池塘在放養前,應按常規方法進行清塘消毒,以殺滅敵害生物和病菌。
2、放養密度。投放的魚種要健壯、無傷無病,規格宜大并且均勻一致,一次投足。放養時間一般于5—6月份比較合適。體長6cm以上的魚種每畝可投放1200-1500尾,體長10cm以上的魚種畝投放800-1000尾。此外,可適量投放大于加州鱸1倍以上規格的鰱、鳙魚和白鯽,以攝取殘餌和調節水質,生態養殖,增產增效。但不能混養烏鱧、鱖魚等兇猛魚類,以免影響加州鱸成活率。魚種下塘時,須按每立方米水體用福爾馬林80g或3%食鹽溶液藥浴魚體5~10min,以殺滅寄生蟲和病菌。
3、日常管理。池塘養殖加州鱸商品魚的關鍵是滿足飼料供應,可捕撈河、湖、水庫等水域中的小雜魚、蝦投喂,也可采購低值冰鮮魚或人工配合顆粒飼料投喂。一般大規格魚種放養后需停食2d,因為放養的加州鱸對新的環境一時不適應,不會立即來吃食。第4天開始馴食,馴食前先將少量碎魚塊加水均勻潑灑多次,使池塘中的水有動感,再將餌料投喂。因停食魚比較饑餓,容易來搶食,經耐心馴化5~7d即可。投喂小雜魚或冰鮮魚做到適口,幼魚階段需切成0.5cm寬的小魚肉塊,以后隨魚體長大而逐漸加大餌料塊量;投喂配合顆料飼料要求蛋白質含量45%~50%,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比為1:1.5~2。馴食開始幾天,每日隔2~3h,在池塘設置的餌料臺上投喂小規格其他魚苗、魚花或水蚯蚓等活餌,吸引加州鱸集中取食,然后逐漸將碎魚塊或顆粒飼料摻在一起投喂,每天投喂4次,以后逐漸減至上、下午各1次,讓加州鱸日漸形成攝食小雜魚塊、冰鮮魚塊或顆粒飼料的習慣。魚塊投喂量為池塘魚體重總量的8%-10%,顆粒飼料為5%~6%。飼料投喂要做到定時、定量、定位、定質,并視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等情況靈活掌握和調整。有條件的地方,還可每隔一段時間補充投喂活小雜魚蝦或夏花魚苗,其體長規格應小于加州鱸的50%左右。投喂方法宜采取拋投法投飼,以增加飼料在水中的運動時間和加州鱸捕食機會。
飼養加州鱸的水質寧瘦勿肥,池水透明度保持在40cm左右。養殖期間要保持清新水質和較高溶氧,經常注、換新水和開機增氧。同時,每10~15d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約為30%。堅持勤巡塘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對癥處理。及時清除食臺殘餌和污物。
三、魚病防治
加州鱸對疾病抵抗力較強,養殖時一般較小患病。但有時因管理措施不當,也有魚病發生。常見的魚病及防治方法如下:
1、針蟲病。由于針蟲寄生而引起。寄生部位主要是背鰭或腹鰭基部尾鰭,患部常伴有淤血,病魚食欲稍差。治療方法是將病魚撈起,把針蟲除去,用藥消毒傷口。加速換水,可以防止此病蔓延。
2、失明癥。病魚眼膜變白而混濁,致使失去視力而無法攝食,最后饑餓而死。致病原因是捕或釣魚時撞傷魚的眼睛,所以操作時應該小心,尤須防止眼睛受到傷害。
3、細菌病。癥狀是病魚較正常魚體色黑,游動緩慢,常浮動于上層水面,喪失食欲。嘴部周圍組織形成白色潰爛,體表局部腐蝕成不太規則的圓圈狀病灶,呈白色,部分鰭條腐爛。病情進一步發展,鰓絲呈淡紅色或淡白色,其末端潰爛、殘缺。
細菌性魚病發病迅速,危害性很大,從發病初期到大量死亡只需4-5dg寸間。因此,一旦出現此病,很快就會蔓延、擴散,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發病時,水溫一般為25℃~28℃,流行季節可能與草魚爛鰓病相同。
防治方法是用漂白粉溶液或3%食鹽水溶液浸洗魚體10~15min,以殺滅病原菌。同時,用紅霉素拌飼料投喂,第1天按每百公斤魚用藥1g,第2—6d,每天用0.5g,連續6d為一療程。也可定期使用磺胺類或抗生素類藥物按說明書劑量拌飼料投喂,還可用傳統的掛藥袋、藥簍方法預防病害發生。
無論防治何種魚病,忌用敵百蟲藥劑,因加州鱸對敵百蟲較敏感,其濃度在每立方米水體含0.15g時即可致死,所以養殖加州鱸的池塘內,不要使用敵百蟲藥劑,應改用其他藥物殺蟲和防治病害。
南方漁網: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