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在福建、廣東等南方地區的鮑魚養殖主要有陸上水池養殖與海區筏式養殖兩種方式,養殖的主要品種為盤鮑和九孔鮑。海區筏式養鮑常常受到臺風、赤潮、附著生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增加了養殖風險,成活率僅50%~60%。陸上養殖雖然養殖成活率可達70%~80%,但是養殖成本太高,而且養殖周期要比海區長。因此我們提出了鮑魚海區與陸上輪養的養殖模式。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養殖海區選擇
選擇風浪小、潮流暢通、水質好的地方。周年水溫8~30℃,比重1.016~1.024,pH值7.6~8.4,遠離工農業和生活污染。
二、養殖器材與設施
1.養殖箱 最主要的養殖器材就是黑色聚乙烯塑料養殖箱,長為40厘米、寬30厘米、高13厘米。箱體六面上均有許多小孔用以通氣流水,按照箱體上流水孔徑大小,可分為密箱、疏箱兩種。密箱孔徑0.4厘米、放養殼長0.7~1.5厘米鮑苗,疏箱孔徑0.9厘米、放養殼長為1.5厘米以上鮑苗。通常5只箱子疊成一摞,并用塑料繩子捆緊稱為一串。
2.海區養殖設施 海區養殖有延繩式及筏架吊養兩種方式。延繩式吊養的浮綆條長80~120米,每條浮綆稱為一臺,2臺間距3米。浮綆每隔1.5~2米掛一串箱子,箱子吊掛于水下2~3米深。這種方式抗風浪較強,適應風浪較大的海區。
筏式吊養的筏架設施與網箱養魚筏架相似,用4根木板扎成一個4米×4米框架,每個框架上橫架4~5根木條,每根木條上掛5~6串,一個筏架可掛25~30串箱子。
3.陸上養殖設施 陸上養殖的水池規格為長8米、寬1米、深0.8米,每池可放40串養殖箱。池底鋪設兩根直徑為1.5厘米的PVC塑料管,沿著管壁鉆一行小孔,每隔10厘米鉆一個孔。箱子的底部用長60厘米、寬7厘米、高10厘米的水泥條墊起,以保持水流通暢便于沖池、沖氣。箱面也用上述水泥條壓上,防止箱子由于沖氣而浮起。
三、苗種放養及分疏
一般當年秋季10月前后進苗,放養殼長2厘米的鮑苗,有條件應選擇同一批苗中生長較快(規格大)的苗。每個箱子放養50只,養到第二年2月前后,當個體殼長達3厘米以上、水溫15~16℃時,便開始第一次分苗,每個箱子放養35~40只;殼長4厘米的每箱放養20~25只;殼長5厘米的每箱放養15~20只,一直養到達商品規格。疏養分苗操作應在早、晚進行,以利用鮑的自然爬行,便于剝離,減少損傷。
四、適時下海與入池
5月前后,將殼長1.2厘米的鮑苗,先用密箱在陸上水池暫養一段時間,等到秋季10月前后,將個體殼長達2厘米的鮑苗裝箱下海掛養。第二年6月前后再搬到陸上水池養殖,照此類推,每年高溫期在陸上水池養殖,其它時間在海區掛養,一直養到達商品規格。這樣能有效避免南方海區赤潮、病害以及臺風等災害的影響,保證鮑的正常生長。
五、日常管理
1.安全檢查 海區養鮑日常管理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做好養殖臺架、養殖箱等設施器材的安全檢查與維護。由于陸上養鮑是實行集約化養殖,供水、供氣就顯得非常關鍵。要經常檢查供水、供氣是否正常,及時排除停水、停氣故障,養殖過程要保證連續沖氣和至少3倍以上流水量,否則將造成鮑魚大量死亡。
2.餌料選擇與投喂新鮮海帶、鹽漬海帶、干海帶、紫菜等都可作為鮑魚餌料。其中以紫菜投喂效果最好,鮑魚生長速度最快,鮮海帶次之。但以紫菜作為餌料,養殖成本太高,也難以滿足大量供應。而大量養鮑生產則以鹽漬海帶、干海帶為主要餌料。投餌前應將餌料清洗干凈,海區養殖階段,每3~4天投喂一次,每串每次投喂鹽漬海帶或干海帶1.5千克左右,或新鮮海帶1~1.5千克。陸上養殖階段,每2~3天投餌一次,投餌量同上。
3.病害防治 陸上養殖階段結合投餌每2~3天清洗一次水池,還要定期清洗消毒沙濾池,保持水質的清潔。養殖過程要及時清理殘餌和死亡的鮑魚,不要投喂腐敗的餌料。夏季高溫期可以不定期潑撒1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含氯消毒劑。
六、養成規格與收獲
放養殼長2厘米的盤鮑苗一般經過14~16個月養殖就能達到商品規格(6~7厘米)。3月份前后,放養殼長1.5厘米的九孔鮑苗,經過4~6個月的養殖就可達到商品規格(5厘米)。收獲后把鮑放在保溫泡沫箱內分層覆蓋濕海綿或毛巾,高溫季節四周放上適量冰袋或袋裝冰塊,可適于汽車、飛機等長途運輸。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