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泥鰍適應性強,喜愛鉆在泥土中,比其他魚更易避開稻田施肥、打農藥的矛盾。泥鰍食性雜,能吃田中雜草、底棲生物、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蟲等。因此,更適合于稻田養殖,尤為重要的是養殖后的泥鰍產量高,成本低,效益好,還會使每畝水稻產量多增產25公斤~50公斤。
苗種放養,每畝稻田通常放養成熟的泥鰍10公斤,按雌、雄1:3或1:2搭配。此外,也可直接放養長3厘米左右的泥鰍魚種,每畝放養5公斤~7.5公斤;不投餌粗養,放養3公斤~4公斤,投餌精養,可適當增加到6公斤~9公斤。如采取稻田自繁鰍苗,就不能再放養其他魚種,以免稚嫩的鰍魚慘遭殘食。
養殖時,可投喂魚粉、魚肉漿、動物內臟、蠶蛹、禽畜糞等,還可摻入部分植物性飼料,如菜葉、水草、米飯、糠、豆餅等。日投量一般為魚體重的2%~5%,最高可達10%,分上下午兩次投喂,投喂飼料量是否恰當,往往以1小時~2小時是否吃完為標準。
水稻收割前捕鰍,先放水,在出水口處設置網兜捕捉。溝中水已干,泥鰍鉆進泥土中,可用鐵鍬挖捕。然后將泥鰍賣出,受益頗豐。
編輯:龍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