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土攔庫灣 土攔庫灣實際上是一個小水庫,清野除害較方便,可以實施投餌、施肥等措施獲得較高產量。
(1)地點選擇
土攔庫灣要求肚大口小,底部平坦,壩基處不漏水,枯水季節能排干清庫,灣內能維持2~10米水位,無污染,水質肥沃,光照充足;集雨面積適中,洪水不大。面積以200畝以內為宜,最好不超過1000畝。
(2)筑壩
土壩有均質土壩和粘土心墻土壩兩種。均質土壩是用含砂5~7成,含粘土3~5成的土筑成。粘土心墻土壩是用透水性較大的土料做壩身,中間用粘土做心墻。壩高應略高于水庫正常水位,洪水太大,水位超過壩頂時,可在壩頂裝矮網防逃。壩面應有足夠寬度,壩高6~11米時,壩圃寬應有3~4米,土壩壩坡的傾斜度應視筑壩土料和壩高而定。砂土壩宜緩坡,粘土壩可稍陡,高壩坡應緩。一般壩高10米以內者,內坡取1:1.5~2,外坡取1:1.5,近壩底處應為1:2或1:3的坡比。坡面可用塊石或碎石護坡。為了控制水位,還需安裝涵管和起閉設備,還應建造溢洪道。
3)清基除害
庫底的建筑物、樹樁、大石頭、土堆等應予清除鏟平,以利捕撈。庫灣內的野雜魚和兇猛魚類也要清除,可采用放干、藥物清塘、捕撈、電擊、爆炸等多種方法。
(4)魚種培育
土攔庫灣的養魚條件較好,在充分利用天然餌料的同時,還可大量施肥、投餌,水環境也容易控制,因而土攔庫灣一般是用于培育鰱、鳙魚種(搭配少量其他魚種)。以鰱為主,可搭配10%~20%鳙魚;以鳙為主,則不放鰱魚。一般有三種方式:培育夏花:從魚苗培育成3~5厘米的夏花。要求庫灣的水較淺,面積在30畝以內。放養密度8~12萬尾/畝。放養前施足基肥,肥水下塘,培育過程中采用餌料與肥料相結合的辦法進行養殖。培育冬片魚種:即從3~5厘米夏花培育到體長13厘米以上的冬片魚種,也采用施足基肥,肥水放魚,追肥和餌料配合使用的辦法。一般每畝可放4000尾,經3個月可長到13厘米魚種2500尾左右,條件好的放養密度可更高。培育2齡魚種:即將體長10~13厘米的魚種培育成體長20厘米以上的大規格魚種?蛇M行一定程度的混養,放養密度一般為1500~2000尾/畝,一般使用面積較大的庫灣。
2.網攔庫灣
網攔庫灣養魚與土攔庫灣養魚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不同的是:面積一般較大,大的可達數千畝;網基處較低,要求枯水期也能保持2米左右的水深;網攔現多用雙層攔網,設置方式與攔魚設施相同;灣內水體與大水體相通,水位隨水庫水位的變化而變化;一般主要靠天然餌料養魚,因而放養密度一般比土攔庫灣小,并且主要飼養較大規格的魚種或成魚。網攔條件較好的庫灣,在技術水平較高、肥料充足的情況下,網攔庫灣也可培養小規格魚種,甚至從魚苗到夏花,而且放養密度可以很高。如廣東省高州水庫全部采用大草培育法,投放大量綠肥培肥水質,在面積為10畝、水深為1.5~2米的一級網攔區,放養草魚、鰱、鳙、鯪水花5~10萬尾/畝,培育成3~5厘米夏花;然后放入面積為100~180畝,平均水深2~3米的二級網攔區(密度為8000~15 000尾/畝),培育成7厘米的魚種;最后將7厘米的魚種放人面積為800~900畝,水深8~12米的三級庫灣(密度為2000~3000尾/畝),培育成13厘米以上的大規格魚種。一、二、三級網攔區直接連在一起。
3.庫灣養魚的捕撈
庫灣養魚的捕撈比較困難,主要原因是水較深,底部不平。新安江水庫采用張網誘捕,起水率可達90%,主要方法是在食臺上大量投餌,誘集魚群,然后逐漸將食臺拖人張網內,將魚群穩定在張網內后,將張網迅速浮起。在水深面廣的庫灣可采用“趕、攔、張”聯合漁法捕撈;在小型土壩庫灣可進行拉網扦捕,效果也不錯。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