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 出血病
癥狀和病因:由氣單胞菌引起的出血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發病迅猛,死亡率高。曾在史氏鱘幼魚(體重小于150克)中發現。
治療方法:每隔5-10天用二氧化氯消毒,并在飼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藥物,以及一些提高抗病力的添加劑,如維生素C、E等。幼魚長至150克后,疾病逐步減少。
2. 腸炎病
癥狀和病因:病魚腹部膨大,行動緩慢,不攝食,肛門紅腫、突出,糞便中帶膿,嚴重者膿中有血,無食欲,行動遲緩,死亡較快。剖開魚腹可見局部發炎或全腸呈紅褐色,腸里沒有食物,腸壁彈性差。在患病嚴重時腹部膨大,有黃色粘液流出。魚體體質較弱,攝入變質飼料而導致細菌感染。
治療方法:⑴、對病魚池潑灑15-20毫升/立方米的福爾馬林浸泡1小時,隔天再用一次。⑵、飼喂土霉素,頭天5克/千克飼料,第2-6天喂3克飼料,每天2次,共喂7天。⑶、飼喂大蒜,0.5千克/千克飼料的大蒜汁(50克大蒜搗碎取汁)+25克/千克飼料的食鹽,共喂3-6天。⑷、用0.6ppm漂白粉全池潑灑,1小時后換注4/5的新水;并保證每天換水1次。同時,連續6天投喂抗菌素藥餌,每天100kg魚體投放藥物500mg,在藥餌中加入適量大蒜汁,則效果更好。⑸、用含痢特靈0.2%的藥餌投喂,連續投喂5-6天即可治愈。
3. 爛鰓病
癥狀:病魚行動緩慢,不吃食,鰓上粘液增多,鰓絲紅腫,鰓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呈淡紅色或白色,嚴重時,鰓小片壞死脫落,鰓絲末端缺損。
治療方法:⑴、對病魚池潑灑15-20毫升/立方米的福爾馬林,浸泡1小時,隔天再用一次。⑵、飼喂土霉素,頭天5克/千克飼料,第2-6天喂3克/s千克飼料,每天2次,共喂7天。⑶、飼喂大蒜,0.5千克/千克飼料的大蒜汁(50克大蒜搗碎取汁),共喂3-6天。
4. 細菌性敗血癥
癥狀:鱘魚發病后,吃食急劇下降,攝食量從發病前的每千克魚攝食22g下降到8~10g(干重)。體外檢查,病魚腹部、嘴四周、眼睛、硬鱗基部出血,個別病魚尾柄硬鱗基部有突出體外的充血泡;肛門紅腫;鰓顏色較淡,呈花斑狀。剖檢腹腔內有淡紅色混濁腹水;肝腫大呈土黃色,剖面有肉眼可見的油珠,個別病魚肝有灰白色點狀彌散壞死病灶;腸膜、脂肪組織、生殖腺及腹壁有出血斑點;腸內多無食物,腸壁及中腸以后部位螺旋瓣充血,后腸充滿泡沫狀粘液物質。
病因:對鱘魚養殖條件認識不足,養殖技術及管理水平低所造成。如水源較差,不能經常換水,且經常更換飼料等,導致鱘魚生長緩慢,體質差,以至抗病力下降而染病。
治療方法:由于病原體對水體的污染和魚的感染都比較嚴重,,采取換水消毒和內服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具體方法如下:⑴、換水消毒 無論病情嚴重與否,均先用“克暴靈”全池潑灑消毒,劑量為水深1m每畝用藥25mg,同時消毒蓄水池,然后排水、注水。24小時后全場所有水體用0.1mg/L呋喃唑酮消毒。3日后再消毒一次。⑵、內服治療 每100kg魚每天用恩諾沙星20g拌餌,分四次投喂,6天為一個療程。
5. 水霉病
癥狀:此病主要發生在仔幼魚階段,在幼魚體表擦傷處可看到灰白色棉毛絮狀物,病魚開始焦躁不安,隨著病情加重會發生游動遲緩,食欲減退,最后瘦弱而死。
預防與治療:⑴、運輸、放養魚苗和流水池清洗時,操作要細致,避免魚體擦傷。⑵、對染病魚池用4千克/立方米的食鹽或20克/立方米的土霉素+4千克/立方米食鹽,浸泡1-2小時。⑶、飼喂土霉素,頭天5克/千克飼料,第2-6天喂3克/千克飼料,每天2次,共喂7天。
6. 脂肪肝
癥狀:患病魚無明顯體表癥狀,僅見食欲不振、生長緩慢、餌料系數高,解剖見肝表面有脂肪組織積累或腸管表面脂肪覆蓋明顯。
預防方法:⑴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B、維生素E。⑵降低飼料中的油脂含量。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