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二、魚池混養(套養)
在主養甲魚、鱘魚、鱖魚、加州鱸等中上層名優魚類、主養"四大家魚"或河蟹的池塘中,每畝水面可混養500~1000尾2.5~4厘米的黃顙魚,在不需專門投喂黃顙魚飼料的情況下,靠主養魚的殘餌、排泄物和浮游生物及小魚蝦為餌料,每畝池塘可年產黃顙魚75~100公斤,增收1~3千元。混養黃顙魚,由于密度較小因而發病率低。
三、網箱養殖
黃顙魚具有集群攝食和主動攝食配合飼料的習性,適合發展網箱養殖。
1. 水域選擇
水域要求開闊,有一定風浪和微流水,最好在水庫上游的河流入口或水庫壩下的寬闊河道中,水深3米以上,透明度1米左右,pH值7.0~8.0,溶氧6毫克/升以上,無污染。
2. 網箱規格與設置
網箱為帶蓋的六面體封閉式雙層網箱,規格隨魚種的規格而定,一級魚種網箱網目為0.4~0.5厘米,規格為2×1.5×1.5米或2×2×1.5米;二級魚種網箱網目為0.8~1厘米,規格同一級網箱,成魚網箱網目為1~1.5厘米,規格為3×3×3或4×4×2米或5×5×2.5米,一般為兩層,外層網目可選為2~3厘米。網箱內設40目篩絹制作的飼料臺,飼料臺吊掛于網箱中央,貼近箱底。
網箱應于魚種入箱前10~15天安裝下水,以使箱壁附著藻類,防止魚體摩擦損傷,提高魚種成活率。
3. 魚種放養
魚種入箱前用3%~5%的食鹽水浸浴5~10分鐘。放養密度為:尾重25克的魚種放養100尾/平方米;尾重50克的魚種放養70尾/平方米。
4. 投喂方法
魚種入箱后初期投喂黃顙魚喜食的蚯蚓、紅蟲、絞碎的魚漿進行誘食馴化,一周后,可根據飼料來源和飼養方案投喂魚漿、碎魚塊、配合飼料等,日投喂2次,傍晚投餌量占日投餌量的60%,每次投餌量以2小時內吃完為宜。日投餌量占魚體重的2%~10%,具體根據天氣、水溫、魚的活動狀況靈活掌握。
5. 日常管理
每隔7~10天洗刷網箱一次,及時清除漂浮物,防止網目堵塞影響水體交換。每天早上檢查、清洗飼料臺,防止殘餌敗壞水質;同時根據剩餌情況調整投餌量。每天檢查網衣有無破損,如有及時修補。網箱應適當遮陰,可在箱蓋上覆蓋黑色塑料編織布,或在箱內移植部分水浮蓮(其覆蓋面積小于網箱總面積的50%)。
四、稻田養殖
1. 稻田的選擇
稻田要求進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保水性強、交通方便,面積一般為8~10畝一塊。
2. 稻田工程建設
目前的稻田養魚、養蝦、養蟹等田間工程都可用來進行黃顙魚養殖。可視田塊大小將稻田開成"田"字或"井"字形,溝寬3~5米,深度0.8~1米,建好排水渠,進排水口套密眼網,基部夯實,外環排水口處溝深1.5米,用于集中捕撈。
3. 清塘、施肥
放養前7至10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用量為每畝50~75公斤。第二天加注新水,水深0.5~0.8米。清塘后,苗種下塘前7天左右,每畝施用腐熟畜禽糞肥300~500公斤,用來培育浮游動物。
4. 魚種放養
放養量要根據主養或套養、飼料來源等情況而定,一般主養每畝放養4000~5000尾,混養每畝放養500~1000尾。放養時間一般在5~6月份,苗種早下塘,早生長,早捕收,有利于稻田養殖的日常管理。
5. 投喂管理
餌料可參見池塘養殖。日投喂2次,每日投喂量上、下午各占全天投喂量的40%和60%。
6. 日常管理
養殖過程中要經常加注新水來調節水質,初期苗種下池水深在0.5~0.8米,然后逐漸加水,7、8、9月高溫季節要將水加至1米以上,每10~15天加水或換水一次,每次注、換水20~30厘米,水中溶氧不低于3毫克/升,透明度保持30厘米以上;同時不定期用生石灰水調節水質,用量為每畝10~15公斤,保持pH值6.8~8.5。
稻田中除草劑要少用,水稻病害防治用藥要使用低毒高效農藥,采用噴霧方式,用藥后要及時加注新水降低水中藥物濃度。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