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車輪蟲病:
1、癥狀:車輪蟲病是魚類很普通的原蟲病,嚴重時寄主分泌大量粘液,魚苗體上在車輪蟲較密集的部位,如鰭、頭部、體表出現一層白翳,在水中觀察尤為明顯。危害下塘十天左右的魚苗時,發現成群沿塘邊狂游,口腔充塞粘液,嘴閉合困難,不攝食,呈“跑馬”現象,魚體消瘦。
2、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放養,用生石灰徹底清塘。
(2)、每畝魚池用苦楝樹枝葉15公斤分別浸泡于池中。
(3)、用2%的食鹽水浸洗魚種15分鐘以上。
(4)、每畝水深1米用苦楝枝葉20—30公斤煎汁全池遍灑 。
二、孢子蟲病:
1、癥狀:魚類大量寄生孢子蟲后,引起魚體消瘦、食欲減退、體表發黑、腹部膨大等癥狀。孢子蟲是水生動物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危害最大的一類寄生蟲,目前危害比較比較嚴重的種類有球蟲病、鯽魚碘泡蟲病、圓形碘泡蟲病、餅形碘泡蟲病和鯽魚粘體蟲病、中華粘體蟲病等。
2、防治方法:
(1)、清除塘底的過多淤泥,采用生石灰或氯制劑進行徹底清塘,以殺死冬眠的孢子。
(2)、不要到有該病的地區購買魚種;外地購買的魚種下池前用聚維酮碘浸浴15—20分鐘。
(3)、發病時,在飼料中添加1.5%“孢蟲殺”連喂3天,第4天用“魚蟲滅”全池潑灑1次。
三、錨頭鳋病:
1、癥狀:錨頭鳋是大型寄生蟲,肉眼可見,主要寄生在魚類的鰓和體表組織,吸取營養液,可引起周圍組織紅腫發炎,形成紅色斑點,并容易被水霉所附著。病魚呈現不安,食欲減退,繼而身體消瘦,流動遲緩。
2、防治方法:
(1)、魚池采用生石灰徹底清塘。
(2)、每畝用松樹枝葉10公斤左右,扎成幾個小捆,插掛在池塘周圍。
(3)、對于發病的魚種,可采用高錳酸鉀浸浴。
四、斜管蟲病:
1、癥狀:該蟲寄生于魚類的鰓和體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的粘液,使寄主皮膚表面形成蒼白色或淡藍色的粘液層。破壞組織,影響魚的呼吸功能。病魚食欲減退,魚體消瘦發黑,漂游水面或作側臥狀,靠近塘邊,呼吸困難,不久即死亡。
2、防治方法:
(1)、用氯制劑徹底清池消毒,殺死病原體。
(2)、魚種入池前,用0.2%食鹽水或50ppm高錳酸鉀溶液,浸洗5分鐘。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