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材料與方法: 嵊泗日本鱸魚養殖試驗——本試驗在浙江省嵊泗藍海洋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綠華島海域深水網箱養殖區進行,使用一口體積為1300立方米的網箱。本試驗的網箱是以網衣和硬框支架構成,為圓形的挪威式網箱。平均體重為272克的準上市規格日本鱸魚在六月初放養至網箱,放養密度每立方米為11.5尾(15000尾/網箱)。試驗開始前,日本鱸魚的食性由野雜魚轉至美國大豆協會43/12海水魚成魚飼料。飼料配方中含有35%的去皮大豆粕以取代部份的魚粉并降低成本。飼料是由美國大豆協會設計配方,由上海大江水產飼料廠生產。試驗的日本鱸魚以飽食投飼法每日投飼兩次。
松門日本鱸魚試驗——本試驗在浙江省溫嶺市龍門海珍品養殖有限公司竹嶼深水網箱養殖區進行,使用一口體積為500立方米的網箱。本試驗的網箱是以網衣和硬框支架構成,為圓形的挪威式網箱。該網箱以錨樁定泊在浙江省大陳島附近海區。平均體重為7.4克的日本鱸魚魚種在六月底放養,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60尾(30000尾/網箱)。試驗開始前,日本鱸魚的食性由攝食野雜魚轉至美國大豆協會47/15海水魚種飼料。試驗的日本鱸魚采用該飼料投飼,當魚的平均體重達到25克后,改用美國大豆協會43/12成魚飼料。試驗用的47/15和43/12飼料是由美國大豆協會設計配方,由寧波天邦飼料廠生產。試驗的日本鱸魚以飽食投飼法在試驗開始后第一個月內每日投飼三次,一個月后每日投飼兩次。
松門大黃魚試驗——本試驗在浙江省溫嶺市龍門海珍品養殖有限公司竹嶼深水網箱養殖區進行,使用一口體積為500立方米的網箱。本試驗的網箱是以網衣和硬框支架構成,為圓形的挪威式網箱。試驗魚為平均體重138克的準上市規格大黃魚,在五月末放養,放養密度每立方米為30尾(15000尾/網箱)。試驗開始前,大黃魚的食性由攝食野雜魚轉至美國大豆協會43/12海水魚成魚飼料。試驗的大黃魚以飽食投飼法每日投飼兩次。
試驗的三口網箱在每個月打樣一次,試驗結束時每個試驗網箱的魚均稱重過數以測定魚的體重,毛產和凈產量,飼料系數和成活率。
結果嵊泗日本鱸魚試驗——在嵊泗的深水網箱養殖試驗,投飼美國大豆協會43/12飼料的日本鱸魚展現出激烈的搶食行為,良好的生長表現和飼料系數。準上市規格的日本鱸魚在體積為1300立方米的網箱中41日內由275克長至313克,飼料系數為1.26。試驗至第53天由于臺風侵襲造成網箱毀壞,導致所有的試驗魚逃逸,試驗因此中斷。試驗魚的成活率在第53天時估計為85%。試驗負責人認為在試驗的第一個月內鱸魚有15%的死亡率是由于所購的準上市規格魚種較差所致。
松門日本鱸魚試驗——在松門的深水網箱養殖試驗中,日本鱸魚展現出激烈的搶食行為,良好的生長表現和飼料系數。在體積為500立方米的網箱中,試驗的日本鱸魚在108日內由7.4克長至181克,飼料系數為1.35。臺風分別在七月中旬、八月初和九月初侵襲。試驗在此期間因遭到一連串臺風的侵襲,魚群大量死亡的情況持續發生。損失最嚴重的是在七月(4638尾)和九月(2569尾)。魚群的損失是由于臺風引發的暴風大浪導致魚的應激和外傷而造成死亡。試驗在第108天后結束,所有的試驗魚均稱重過數。成活率在第108天試驗結束時為70%。
松門大黃魚試驗——在松門的試驗中,采用美國大豆協會的大黃魚雖然攝食行為并不強烈,但展現了良好的生長表現和飼料轉換率。在體積為500立方米的網箱中,大黃魚在120日內由138克長至306克。生長表現和飼料系數在試驗開始后63天內相當良好,飼料系數約在1.08至1.42的范圍內。由于遭到一連串臺風的侵襲,魚群嚴重死亡的情況持續發生,飼料轉換效率在試驗的最后階段降低。在九月臺風侵襲導致的死亡情形最為嚴重(超過6000尾)。試驗結束時魚的成活率為49.5%。試驗魚群死亡的主因為臺風侵襲的暴風浪導致魚應激和外傷所引起。
小結與總結: 三個深水網箱試驗的結果表明,采用美國大豆協會膨化飼料養殖的日本鱸魚和大黃魚有良好的生長表現和飼料系數。三個養殖試驗皆未完成的主因可能是網箱設計和工程技術的問題。網箱本身和養殖魚群皆因臺風引發的風浪造成損失。試驗的結果表明,為了確保產業的持續發展,深水網箱養殖業者應立刻改用可沉浮式的網箱以保護養殖魚類,減少網箱的損壞。
建議未來美國大豆協會深水網箱試驗采用可沉浮式網箱進行。此外,深水網箱養殖業者應調整養殖管理方案以增加魚的放養密度,在收獲時網箱的載魚量大約以20公斤/立方米為目標。現今一般在深水網箱養殖中魚的放養密度太低,造成效益較差,無法產生最佳的生產力和利潤。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