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腐皮病。甲魚受損傷后,四肢、頸部、尾部及周邊皮膚糜爛、組織變白、發黃、壞死,嚴重時骨骼外露,爪脫落。
防治:①控制甲魚飼養密度,及時分養,經常更換池水。②每周用1×10-6~2×10-6漂白粉全池潑灑消毒。③及時隔離病甲魚,用2×10-6~3×10-6生石灰或漂白粉反復藥浴5~6天,確認痊愈后,放回原池飼養。④用鱉速康20×10-6~40×10-6全池潑灑,每天一次,并常換水,2~3天后即可停止死亡。
二、出血病。病甲魚出現出血點或出血斑,咽喉上下壁的輔助呼吸器官的群毛狀小突起出血、壞死。
防治:病甲魚應及時隔離治療,用磺胺類藥或抗菌素口服或涂抹,有一定療效。
三、毛霉病。由毛霉菌引起。病甲魚的四肢、頸部、裙邊等處出現白色斑點。早期白色斑點僅出現在邊緣部分,后漸漸擴大,形成一塊塊白斑,表皮壞死,部分崩解。
防治:①平時可常用生石灰消毒飼養池水,保持池水適量肥度使水呈淺綠色。②甲魚的分養、捕撈和運輸過程中操作應盡量仔細。③患處用1%陽光雀石綠軟膏涂抹,每天一次,連續3~5次。也可用2×10-6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小時。④用3~4%食鹽水浸洗病鱉5分鐘,或用0.5~0.6%食鹽水長時間浸洗。⑤用0.05%的食鹽加0.05%的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
四、紅脖子病。病甲魚咽喉和頸部紅腫,肌肉水腫,腹甲部出血性斑點,嚴重時,口鼻出血,眼睛混濁發白而失明,行動遲鈍、拒食。
防治:①放養前用漂白粉10×10-6~20×10-6或生石灰5×10-6徹底清塘清毒,平時加強管理,經常吸污排污。②飼料中添加土霉素、金毒素。按每公斤甲魚,第一天用藥0.2克,第二至六天用藥減半,做成藥餌投喂。③慶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按每公斤甲魚15~20萬單位,后肢基部腹腔注入。
五、水霉病。病甲魚體表、四肢及頸部具有大量灰白色的水霉菌。在水中呈棉花絮狀。食欲減少,活動不安。小甲魚易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①控制飼養密度,規格大小整齊,恒定水溫在30℃左右,常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喂服。②對病池或甲魚可用100×10-6福爾馬林或2×10-6的孔雀石綠或0.04%小蘇打加0.04%食鹽合劑進行消毒殺菌。③可用3×10-6的孔雀石綠溶液浴洗病甲魚30分鐘,并反復。
六、赤斑病(又稱紅斑病、紅板病、腹甲紅腫病)。病甲魚底板紅腫,甚至糜爛而露出甲骨板,脖子粗大,拒食,反應遲鈍,常鉆入草叢間,易捕捉。
防治:①盡量避免甲魚受內外傷,池塘定期用20×10-6生石灰或1×10-6漂白粉消毒,改良水質,越冬前在餌料中加喂呋喃唑酮進行預防。②用0.05%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0分鐘,并按甲魚每公斤體重用鏈霉素15~20萬國際單位肌注。③可用磺胺類藥物按每公斤體重0.2克拌入料中,每天一次,連用六天。
七、穿孔病。病甲魚的裙邊、腹背甲出現瘡疤,周圍充血,并出現穿孔。
防治:捕捉、分選時應防甲魚受傷,分選后用2×10-6~3×10-6漂白粉清洗、常換水。病甲魚可用抗菌素或磺胺類藥治療。
八、腮腺炎。病甲魚頸部發腫,全身浮腫,口鼻出血,腹甲呈白色。
防治:病甲魚立即隔離,重病例則進行焚燒處理,池水及用具用200×10-6漂白粉液徹底消毒。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
九、癤瘡率。病甲魚頸部、背腹、裙邊及四肢基部長有芝麻至黃豆粒大的白色癤瘡,以后逐漸擴大,向外突出,用手擠壓可擠出有腥臭味的淺黃色顆粒,隨后潰爛,四肢肌肉和骨骼外露,食欲減退,消瘦,衰竭而死。
防治:①投喂營養豐富、不變質的餌料,及時換水、消毒和分養。②用100×10-6呋喃西林溶液浸洗30分鐘后,在病甲魚傷處涂抹紅霉素軟膏。③擠出病甲魚病灶中的內容物,然后將病甲魚放在0.1~0.2%利凡諾溶液中浴洗15分鐘。④鱉康寧粉劑以20×10-6~40×10-6全池潑灑,連用3~5次。
十、鐘形蟲病(又稱吊鐘蟲病、累枝蟲病)。此病由吊鐘蟲引起。病甲魚四肢、背腹甲和頸部等處出現叢叢白毛。當池 綠色時病甲魚亦呈綠色。
防治:①用3%的食鹽水浸泡甲魚15~20分鐘,每天一次,連續兩天。②用0.8×10-6硫酸銅藥浴20~30分鐘。③用10×10-6高錳酸鉀藥浴30分鐘。
十一、水蛭病(螞蝗病)。水蛭用吸盤吸附在甲魚的體表,裙邊和四肢腋下水蛭寄生較多。甲魚體消瘦,運動無力,食欲不振。
防治:①經常用15×10-6~20×10-6生石灰液潑灑。②用晶體敵百蟲1×10-6、硫酸銅0.7×10-6全池潑灑。③用10%的氨水或2.5%的鹽水或高錳酸鉀10×10-6藥浴30分鐘。
南方漁網編輯:胡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