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苗培育包括從脫膜開始,魚體卵黃囊逐漸吸收消失,魚鰾形成,游動能力增強,到夏花魚種為止的階段。每畝放養(yǎng)100萬-110萬尾水花,經25-30天的強化培育,可生產出70萬-80萬尾2.3-2.5厘米的夏花魚苗。
一、放養(yǎng)前準備
1.池塘條件 魚苗池面積一般以2-4畝為宜,深度1.5米,池塘淤泥厚度小于20厘米,池底平坦,池埂堅固結實、不滲漏。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排水方便。
2.池塘清整和消毒 放養(yǎng)前20天左右排干池水進行暴曬,殺滅池底的有害微生物,加速一些有機物的分解,提高底質的肥力。清除池埂周邊的雜草和池塘中的雜物,對池埂進行加固處理,以便于拉網操作。暴曬5-6天后,進行干法消毒,每畝用75公斤生石灰化漿全池潑灑。
3.加注新鮮水 消毒一周后加注新水,進水口用60目網片布過濾,防止有害生物隨水帶人。第一次加水不要過多,30--40厘米即可,這樣有利于快速肥水及永質調控。
4.培肥水質 一般來說,經過暴曬和消毒的池塘注水后7一10天就會出現(xiàn)大量的浮游生物,水色呈茶褐色。水色的深淺與天氣有關,天氣晴好,水色變深,反之則較淺。對于清瘦的水質,在魚苗下塘前可增施經腐熟處理的有機肥,水質培肥后,含有較多的浮游生物,特別是魚苗開口餌料生物,就可以放養(yǎng)魚苗。
二、魚苗放養(yǎng)
1.放養(yǎng)規(guī)格 魚苗脫膜后2-3天,體長約7-10.5毫米,體重約2毫克,此時魚體帶有卵黃囊,腰點(鰾)還沒形成,無法靈活游動。
2.放養(yǎng)時間 魚苗放養(yǎng)時間宜選擇在晴天上午,最好能有連續(xù)幾天晴好天氣,這對提高魚苗成活率非常關鍵。
3.放養(yǎng)密度 每畝放養(yǎng)100萬一110萬尾水花為好,池塘條件較差、水質不肥要減少放養(yǎng)數(shù)量。
4.放養(yǎng)方法 水花一般采用尼龍袋充氧運輸,打開袋口前應放在水面泡20-30分鐘,以緩沖水溫,防止溫差過大引起魚苗應急反應。放養(yǎng)時,讓水花魚苗隨水貼水面流入池中,切忌懸空跌落入水中。
三、飼養(yǎng)管理
1.餌料投喂
浮游動物是魚苗的開口餌料,剛開始只能攝食小型浮游動物,以后隨著生長,可以攝食較大的浮游動物。此階段以潑灑豆?jié){為主,豆?jié){的作用實際上是肥水,因為魚苗還無法攝食豆?jié){顆粒。
當魚苗長至1.5厘米左右時,開始發(fā)生食性轉變,逐步由肉食性過渡到雜食性(肉食性魚類除外)。魚體游動能力顯著增強,活動范圍由下塘初的“貼邊”向池塘中間擴散。此階段潑灑豆?jié){也要由“溜邊”改為向池塘中間潑灑,黃豆用量每畝每天4.5-5公斤,分2-3次磨漿潑灑。
魚體長至1.8厘米時,魚苗已變?yōu)殡s食性為主,要加大豆?jié){投喂量,每畝每天5-6公斤,分2次全池潑灑即可。
潑灑豆?jié){應密切關注魚類生長動態(tài)及天氣變化情況。池魚密度大,應適當調整投餌量。天氣晴好,魚苗活動強,應加基;陰天多云,則應減量;雨天可以少喂或不喂。
2.水質管理
魚苗以浮游生物作為開口餌料,因此需要保持水質的肥度,即保證有足夠的餌料生物。培育浮游生物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增減潑灑豆?jié){量控制,這也是主要的、有效的方式;二是通過追施有機肥,培育水體浮游生物。魚苗培育階段需要25-30天,期間要加注4-5次新鮮水,一般每次加水15-20厘米,最后水位控制在1.2米以下,便于以后拉網操作加水一方面擴大了魚苗的生長空間;另一方面改善了水質,促進魚體生長。在魚苗培育后期,加水后可可以看到魚體猛長,所謂的“寸水寸魚”。
3.拉網鍛煉
由于水花計數(shù)的隨機誤差較,和池塘條件的差異性,每個池塘自魚苗實際數(shù)量變化有較大的波動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魚苗的生長,也不便于生產管理,因此需要拉網檢查,對池塘養(yǎng)殖密度作出及時調整。同時,拉網操作也是對魚苗體質的一次鍛煉過程。實踐表明,經過拉網鍛煉的魚苗具有較好的長途運輸耐受力。拉網鍛煉時間選擇在魚體長2.0厘米以上進行,操作要謹慎小心,動作速度要慢。魚苗分塘或出售前至少要有1-2次拉網煅練。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