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由于常規魚價格回升,養殖經濟效益提高,常規魚的養殖面積在迅速增加,因此,對各類常規魚苗的需求量增大,尤其是對品種純正的鯽魚苗種的需求量更大。選育好鯽魚親本,將會給后期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親本選擇。鯽魚親本要求體格健壯,鱗片、鰭條完整,體表無創傷,不帶病原體,2冬齡以上,條重0.15公斤以上,以體色青灰、體形窄長的純正1號銀鯽為好。選擇鯽魚親本時要注意雌雄比例和規格的合理搭配,不能一味選擇個體大的雌魚,以免造成雄魚數量不足,導致“白仔”現象。運輸最好選用活水船或活水車。注意操作要輕,以免損傷魚體。
二、親本培育。(1)池塘條件。鯽魚培育池面積以5畝左右為宜,池底淤泥不超過15厘米,池底及四周無雜草等異物,蓄水深度能達到1.5米以上。放養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徹底清塘消毒、殺滅野雜魚。(2)放養密度。以150~200公斤/畝為宜。下塘前用3%的食鹽水浸泡10分鐘。(3)水位調節。水溫在15℃以下時,水位控制在1.5米左右:進入3月份以后,隨著氣溫的升高,逐步降低池塘水位,保持在70~80厘米;臨近繁育時,多沖幾次新鮮水。注水時,要用40目的網袋過濾,防止野雜魚入池。保持水中有較高的溶氧。(4)飼料投喂。水溫較低時,選擇晴天中午按魚體重的1%投喂優質菜籽餅,每天投喂一次;3月份以后,每天投喂一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5%,直至繁殖。(5)產前準備。當水溫達到17℃以上后,加強飼料投喂及沖水刺激,選擇晴天上午9~10時用硫酸酮(0.5毫克/升水體)加硫酸亞鐵合劑(0.2毫克/升水體)全池潑灑一次,調節水質,殺滅寄生蟲,刺激親魚同步發情。傍晚先放少量集卵巢,夜間注意巡塘,發現親魚開始產卵馬上增放集卵巢。
鯽魚屬多次繁殖魚類,第一次繁殖結束后,保持水位穩定,提高水中溶氧,減少刺激,加強飼料投喂,經過10~15天可進行第二次催產。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