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水霉病
癥狀:水霉寄生初期,肉眼看不到什么癥狀,當肉眼可見時,內菌絲已深入肌膚,蔓延擴散,外菌絲亦已向外伸展成灰白色棉毛狀,附著在魚體上,俗稱“白毛病”。
發病規律:水霉在魚體中通常長在傷口處,不感染健康魚,是魚卵和苗種階段的主要疾病之一,以晚冬和早春最為流行,水霉繁殖適宜水溫為13~18℃。
防治方法:(1)魚池和孵化設施用生石灰或含氯藥物徹底消毒。(2)操作時盡量勿使魚體受傷,并注意越冬魚種密度不宜過高。(3)全池潑灑食鹽及小蘇打合劑(1:1),使池水成8×10-6濃度。(4)全池潑灑亞甲基藍,使池水成(2~3)×10-6濃度,隔2天再潑灑1次。(5)用3%~4%食鹽水浸浴病魚5分鐘,或用0.5%~0.6%食鹽水浸浴病魚1小時。(6)每667米2,水深1米,用苦楝子(烤黃)1000克,碾粉用溫水浸浴8小時,再加碳酸鈉250克,食鹽500克,兌水全池遍灑。
2、鰓霉病
癥狀:由于鰓霉在鰓上不斷生長,一再延長、分枝,穿透魚鰓的血管和軟骨,使鰓瓣失去正常的鮮紅色,呈粉紅色或蒼白色,常出現點狀充血或出血現象,使呼吸機能受到很大影響,病情迅速惡化而死亡。
發病規律:此病主要危害草、青、鰱、鳙、鯉、鯪等多種養殖魚類的幼魚,以魚苗階段為甚,1~3齡魚亦受其害。流行期為每年5~10月份,但以5~7月份最為嚴重,水質污濁的魚池常呈暴發性流行,數天內可使大批魚死亡。
防治方法:(1)清除池中過多的淤泥,并用濃度為450×10-6的生石灰溶液消毒;或用濃度為40×10-6的漂白粉消毒。(2)每667平方米,水深1米,用食鹽2.5千克溶解后全池潑灑。(3)發現病情,迅速加注新水,并用石灰乳全池潑灑,使池水成(20~25)×10-6濃度,以調整水質,控制病情。(4)芭蕉、樂果合劑(民間驗方),芭蕉心5千克,食鹽1.5~2千克,樂果50克(農藥),將芭蕉心切碎與食鹽、樂果攪拌均勻制成飼料,每100千克魚重投喂5千克。
3、卵甲藻病(打粉病)
癥狀:病魚最初浮上水面,擁擠成團,并在水面形成多個環游的小圈。由于病原體的刺激,病魚體表黏液增多,背鰭、尾鰭及背部先后出現白點,逐步擴大至尾柄、身體兩側以及頭部和鰓上,病情加重時體表白點擴展連接成片,俗稱“打粉病”。此時病魚行動遲緩,食欲不振,呆浮水面,“粉塊”脫落處,皮膚發炎潰爛,并常并發水霉病,不久即成批死亡。
發病規律:此病主要危害草、青、鳙等魚種,以下池不久的夏花魚種和剛入越冬池的魚種最易感染,尤其以草魚苗最為敏感。夏、秋兩季為流行期。池水深度在0.8米以下,魚池放養密度大而又缺氧的池塘最易發此病。
防治方法:(1)發生過此病的魚池,應嚴格按每667平方米水面150千克的劑量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2)在養殖過程中,經常用生石灰漿潑灑,使池水成(20~30)×10-6濃度;發病時可用(30~40)×10-6的生石灰漿全池潑灑。應注意的是此病不能用硫酸銅潑灑,否則會加重病情,造成大批魚死亡。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