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開春后,隨著水溫的上升,親魚性腺發育逐步轉化,尤其是至5月中旬臨產前,親魚卵巢系數可達15%~20%。因此,春季親魚培育得好壞,對當年親魚繁育及魚產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必須強化以下管理措施。
一、適時分池。為了掌握親魚的生長發育情況,合理安排催產繁殖,宜在水溫10℃左右時將親魚分池,將越冬期間在較大面積的池塘中培育的親魚,轉入到1畝~2畝水面的小池塘中培育,分池前做好小池的消毒工作。將生長發育好的親魚與生長發育差的親魚分開培育,密度以每畝水面放養120公斤~150公斤為宜,并且每個池塘中所放養的親魚以一次催產完為最好。這樣在捕撈親魚時,不會影響其它尚未催產的親魚,而且在分池時能及時發現患病帶傷的親魚,以便及時進行藥物治療。
二、合理投飼。開春后水溫回升,親魚因性腺正處于生長發育旺盛階段,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鰱、鳙親魚的春季培育,仍以施肥培育餌料生物為主,分池前要在池中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池塘施有機肥300公斤~500公斤。培育鰱親魚應多施大糞,培育鳙親魚應多施畜糞,追肥要量少次多,以便池水既活又肥,水體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在催產前15天,可少施或停止施肥。草親魚應以青料為主,輔以精料,前期投喂谷芽、麥芽等,并盡早投喂萵苣葉、黑麥草等,隨后轉入到只投青料,臨近催產期,少喂甚至停喂青料;青親魚則以投喂螺、蚌肉為主,輔以豆餅或配合飼料。
三、科學管水。開春以后,要將池塘水深控制在1米左右,這樣既有利于水溫回升,促進餌料生物的繁殖,又有利于魚類的攝食。親魚池塘應經常沖注新水,保持水質清新,增加水中溶氧量,以利于親魚的生長發育。鰱、鳙親魚池10天左右沖水一次,草、青魚池可隔天沖水一次,沖注新水宜在午后進行,每次沖水3小時~5小時,每次加水或換水15厘米~20厘米。
四、防病治病。親魚池塘每隔一星期潑撒一次生石灰,每畝用量15公斤~20公斤,并及時調節池水酸堿度,使PH值保持在7.5~8.0,以利親魚卵巢的正常發育。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