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鱖魚人工繁殖技術研究較多,一般生產單位只能小批量生產,難以實現規模化繁育的要求,其原因是繁育中的幾項關鍵技術不成熟。根據我們承擔“長江鱖魚大規格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課題研究實踐,認為要實現鱖魚苗種的規模化生產,必須抓好親本選育、病害防治、開口餌料、二級培育等方面關鍵技術。
1 親本的培育與選擇
親本的性狀對子代生產性能有影響,其質量則對繁殖效果影響較大。長江流域可以選用長江野生翹嘴鱖或在其子一代成魚中選擇。
1.1親本培育
親魚放養前30天,清除池底過多淤泥。采用生石灰清塘,每畝用量80~100 kg。放養前保持水深1 m。投放餌料魚以鮮活可口的鯽魚、鯉魚、四大家魚為主,輔以少量的野雜魚,畝放養100~200 kg。日常管理中始終要保證池塘內有充足的餌料魚。保持池塘水質清新,冬季和早春每月注水1~2次,保持水體透明度30~40 cm,溶氧在5 mg/L以上。3月中旬到人工繁殖前7天,每隔5天沖水一次,每次沖水2小時;繁殖前5天,每天沖水1次,每次1小時。考慮鱖魚苗開口餌料的供應,長江流域可以選擇在5月中、下旬進行人工繁殖。
1.2繁殖用親本標準
親魚應具有良好成熟度,選擇標準為:雌魚腹部比較膨大,用手輕壓,松軟而富有彈性,卵巢輪廓明顯,腹中線下凹,卵巢下墜后有移動狀,取卵觀察卵粒呈黃色,且卵粒大小整齊、透明;雄魚生殖孔松弛,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且精液入水后,能立即自然散開。
2 催產
2.1催產劑種類
LHR—A2、LHR—A3和HCG。
2.2催產劑的注射
人工催產采取二次注射法效果比較理想。初針,雌魚用量LHR—A3 2 ug/kg,雄魚不注射;復針,雌魚用量LHR—A2 10 ug/kg+HCG 1000國際單位/kg,雄魚減半。操作時,視親魚成熟度適當增減注射劑量。
2.3產卵及處理
注射催產劑的親魚經雌雄配組后放入圓形產卵池,親魚密度為2~4 kg/m2,沖水刺激,使其自然交配、產卵、受精。 及時集卵,防止“悶卵”。鱖魚卵收集后,進行漂洗,除去雜物,然后用4%的食鹽水溶液浸洗10分鐘,防止水霉病的發生。
3 人工孵化的控制
主要是控制水流和清除污物兩方面。孵化時,環道水流速一般控制在0.2 m/s左右,確保魚卵處于水體中上層不沉底;脫膜時,適當加大流速,以便將污物、卵膜等的清除;魚苗出膜后,減小水流,防止跑苗。污物的清除可以采用三種方法:一是經常洗刷過濾篩絹,在脫膜高峰期,每3~5小時洗刷一次,防止卵膜堵塞網孔;二是轉換環道,控制用水,使孵化環道間隔停水,讓卵膜和死卵下沉,在魚苗上浮時,用虹吸管將鱖魚苗吸出轉移到到調節好水流的新環道內。三是定時用虹吸管伸至環道底部,慢慢吸出沉底污物。通過以上措施確保環道內水質清新,溶氧充足。
4 孵化病害的預防
減少水霉、劍水鳋的危害是提高繁殖效果的關鍵之一。有效方法是:催產前,對產卵池、孵化環道、蓄水池、水塔用10 ppm濃度KMnO4進行全面徹底浸洗消毒;其次對養殖用水進行處理,在沉淀池使用殺蟲劑消滅劍水鳋,用水經過渣濾、沙濾后再進入高位蓄水池,高位蓄水池的進水口加設密眼篩絹;此外,魚卵倒入孵化環道水流正常運轉1~2小時后,按1~2 mg/L的用量潑灑漂白粉溶液,用藥時停水5~10分鐘,次日再進行一次,連2天。
5 開口餌料魚的生產與使用
開口餌料的配套與否是規模化繁育的制約因素之一。根據實踐,在長江流域用團頭魴苗作為開口餌料比較理想。關鍵是掌握好催產時機,要求在鱖魚孵化出膜當天催產足量的團頭魴,使餌料魚苗孵化出膜與鱖魚苗開口攝食同期,:團頭魴催產組數一般為鱖魚催產組數的5~6倍。
6 環道內的培育
根據實踐,魚苗經環道培育到15 mm~20 mm再出池培育可提高成活率。除了基本管理要抓好,關鍵要掌握放養密度和餌料魚的投喂。
6.1環道培育放養密度
苗種規格在6 mm以下,放養密度為15000~20000尾/m2;苗種規格6~10 mm,放養密度10000~15000尾/m2;苗種規格10~15 mm,放養密度6000~7000尾/m2;苗種規格15~30 mm,放養密度4000~5000尾/m2。
6.2餌料魚的規格與要求
鱖魚苗開食后的3~5天內,應投喂適口魚苗,餌料魚的全長應控制在鱖魚苗體長的50%以內;餌料魚應經篩選,達到規格一致,體質健壯的要求。投喂時應預先消毒處理。
6.3餌料魚的使用量
孵化環道育苗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量約為鱖魚苗數量的4~5倍,實際投餌時應視環道中的餌料魚量的多少調整,保持環道內餌料魚密度是鱖魚的8倍以上。
7 大塘培育
當鱖魚苗在環道內培育至15 mm~20 mm后,即轉移到事先培育好餌料魚的池塘內進行二級培育,放養密度為3000~4500尾/1000 m2。培育的前15天利用同塘餌料魚,以后每5天投喂一次餌料魚,投喂量按池養鱖魚總量的5%~10%計算,并根據鱖魚生長速度、氣溫變化等因素進行調整。餌料魚經消毒后投喂,防止帶入病原體。
做到以上幾點,一般可以實現鱖魚苗種的規模化繁育。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