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一位養魚專業戶十分著急前來求救,前幾天還是好好的一塘肥水,不幾天變成了一塘清水,盡管大量投肥投飼,但池水仍然肥不起來?
現場調查表明,此塘正是發生了標準的“清水病”。主要原因是池中枝角類、橈足類、蚤類等大型浮游動物多,大量攝食浮游植物,加之雨天池中增加新水,對大型浮游動物生長有利,而對浮游植物生長不利,破壞了池中的生態平衡,形成了“清水病“。一般說來,此病在多天陰雨、沙底魚塘、魚池靜水等三種情況下發生較多。
防治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魚種中一定要投放20%左右的鳙魚、羅非魚,以控制池中浮游動物數量;二是用90%的晶體敵百蟲溶液,全池潑灑,殺死部分浮游動物;三是合理施肥,畝均施尿素3—4kg,磷肥2kg,鉀肥1kg,十天半月左右,再施
一次,連施三次,池水自然變肥,即可為高產打下良好基礎。
摘自《漁業致富指南》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