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羅非魚常見疾病的防治技術
一、水霉病
病因:發(fā)生在20℃以下的低水溫季節(jié)。羅非魚進入越冬期時,因魚體的損傷,鱗片脫落,導致水霉菌入侵,在受傷及病灶處迅速繁殖,長出許多棉毛狀的水霉菌絲。病魚焦躁不安,游動緩慢,食欲減退,魚體消瘦終至死亡。
防治方法:(1)越冬池要嚴格消毒后才能放養(yǎng)羅非魚;(2)水溫應保持在20℃以上;(3)在捕撈搬運和放養(yǎng)時盡量避免魚體受傷,放養(yǎng)密度要合理;(4)羅非魚人池前可用3%-4%的食鹽水浸洗魚體5min~15min,進行魚體消毒,并促進魚體傷口愈合;(5)發(fā)生水霉病時,可用0.4g/L食鹽與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或浸洗病魚。
二、小瓜蟲病
病因:此病因小瓜蟲寄生或侵人魚體而致,肉眼可見病魚體表、鰓部有許多小白點即小瓜蟲,此病流行廣,危害大,密養(yǎng)情況下尤為嚴重。從羅非魚苗到成魚都易寄生小瓜蟲。適宜小瓜蟲生長繁殖的水溫為15℃-25℃。病魚游動遲緩,浮于水面,有時集群繞池游動,魚體消瘦。
防治方法:(1)放養(yǎng)前必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以殺滅病原;(2)合理掌握放養(yǎng)密度,放養(yǎng)時進行魚體消毒,防止小瓜蟲傳播;(3)放養(yǎng)后,發(fā)病時采用lppm-02ppm的亞甲基藍全池潑灑,效果甚佳;(4)也可用90%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5)不可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因其對小瓜蟲無效,且會加重病情。
三、斜管蟲病
病因:流行于初冬或春季,因斜管蟲寄生 0.8ppm硫酸銅浸浴病魚半小時;(2)用 0.7ppm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按5:2全池潑灑;或用0.7ppm硫酸銅全池潑灑;(3)保持水溫在20℃以上時一般不會流行此病。
四、車輪蟲病
病因:此病是羅非魚的常見病,流行于初春、初夏和越冬期,因車輪蟲寄生于皮膚、鰭和鰓等與水接觸的組織表面。病魚體色發(fā)黑,攝食不良,體質瘦弱,游動緩慢。有時可見體表微發(fā)白或瘀血,鰓粘液分泌多,皮組織增生,鰓絲腫張,影響鰓的呼吸作用,使之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1)定期檢查,掌握病情,及時治療;(2)用0.7ppm的硫酸銅與硫酸亞鐵按 5:2合劑全池潑灑,嚴格的可連用2次~3次。
五、非寄生性疾病
病因: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長期投喂低蛋白、高脂肪、高糖類和缺少維生素的餌料,造成羅非魚脂肪大量貯積,破壞肝功能,導致正常生理代謝失調,肝細胞壞死;二是投喂變質或霉菌感染的飼料,對魚體產生毒害作用,造成肝臟與腎臟脂肪變性;三是養(yǎng)殖密度過大,換水不足,或久不換水,使池中亞硝酸鹽濃度上升,乃至中毒,并導致抗病力降低,易被細菌感染致病。
防治方法:(1)改進餌料配方,增加維生素含量或投喂天然餌料;(2)餌料宜選用新鮮的全價配合飼料,并存放于干燥、通風場所,避免受潮霉變;(3)魚池常換新鮮水,防止過量投餌或過密養(yǎng)殖;(4)發(fā)病時可用土霉素,按每50kg飼料中加入土霉素50g連續(xù)投喂一周。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