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為了探索淡水石斑魚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解決制約淡水石斑魚大面積推廣養殖的“瓶頸”一苗種問題,我們于2004年開展了淡水石斑魚人工繁殖、苗種培育試驗,取得了理想效果,現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一、試驗條件和方法
1.人工繁殖
(1)池塘條件:試驗池塘位于江蘇省現代漁業科技示范園(西山)內,試驗池2只,面積各為1畝,池塘編號為5號、6號。池深1.8米,水深1.5米,淤泥5厘米左右,池塘底部平坦,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方便。
。2)親魚培育:此次繁殖用的親魚是從自行養成的商品魚中挑選出來的,轉移到溫室水泥池內進行培育,溫室水泥池1只,面積35平方米,親魚平均規格0.50千克/尾,數量70尾,在溫室培育期間投喂螺螄、蚌肉,搭投顆粒飼料,從而促進親本性腺發育。5月8日再將親本放養到室外人工繁殖試驗池內,通過進一步強化培育,到6月上旬性腺發育成熟。
(3)親魚的雌雄鑒別:性腺發育成熟的親本,雄魚體色較深,擠壓腹部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雌魚體色較淡并帶有黃色,腹鰭胸位、尾鰭圓尾型,具有生殖突,卵粒不易擠出。
(4)催產與孵化:5號、6號池內各放養雌魚16尾、雄魚17尾,當親魚性腺發育成熟后,6月6日通過大量更換池水的方法,促使池內的親本基本達同步產卵受精,而不需注射催產藥物。淡水石斑魚的產卵習性與羅非魚相似,先在池塘底部挖好產卵的巢穴,產卵基本在下午,產卵后由雌魚守衛受精卵,雄魚協同守衛。卵為橢圓形,黃暗綠色、不透明、粘性,卵分散排列在巢穴中,體重在500克左右的雌魚每次產卵量為1.9萬~2.4萬粒。當水溫在25℃左右時,受精卵經56小時即可孵化出仔魚,仔魚孵出后要將親本及時捕走,以免吞食仔魚。淡水石斑魚剛孵化出膜的仔魚全長0.6厘米左右,集群在池塘底部不停地運動,在水溫26℃左右時,孵化后一星期卵黃囊消失,仔魚游到池塘中上水層,不再集群在底部。卵黃囊消失后,及時將仔魚牽捕到夏花培育池內進行苗種培育。
2.苗種培育
。1)池塘條件:池塘2只,編號為14號、15號,面積各為5畝,池深2.0米,水深1.6米,淤泥10厘米左右,池塘進排水方便,每池配備一臺水泵和一臺增氧機。
(2)清塘消毒:在仔魚放養前半個月,每畝用150千克生石灰干法清塘,殺滅塘內的敵害生物和病原菌。
。3)基礎餌料的培育:在放苗前一星期,每畝投放經腐熟發酵過的有機肥250千克,接著注水0.6米,注水時注水口用60目的篩絹網過濾,以防敵害生物進入池內。一星期后,池塘內的枝角類、橈足類、輪蟲等發育達到高峰時,正是投放魚苗的最佳時機。
(4)魚苗的放養:于6月16日上午將魚苗從繁殖池內牽捕到苗種培育池內,放苗時池塘水溫26℃左右,每池各放28.17萬尾達平游的水花。同一池內放養的規格要求一致,個體相差懸殊的魚苗會互相殘殺。
。5)科學投飼:淡水石斑魚下塘的前三天,由于塘內基礎餌料豐富,不需另投飼料。第四天開始投豆漿、飼料酵母和幼體顆粒料等,經10天左右的培育,當魚苗達到1.8厘米以上時,即開始馴食,這時可投喂魚糜,3~4天后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飼料拌魚糜投喂,以后逐漸增加配合飼料的比例,減少魚糜的用量,最后直到全部采用配合飼料投喂。每日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為8~9點,下午為4~5點,日投喂量為塘內魚體重的23%~28%。
。6)水質管理:魚苗淺水下塘,一方面可提高池塘單位水體的餌料密度,有利于魚苗攝食,另一方面可提高池塘水溫,有利于魚苗快速生長。隨著魚體的長大,逐步加深水位,兩星期后水深加到1.5米,以后每5天左右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5~1/4。
。7)日常管理:每日早中晚巡塘三次,觀察魚苗的吃食、活動及池塘水色變化等情況,清晨4~6時開啟增氧機,并定期測量溶氧、pH值變化等,以便及時調整投飼量和做好魚病防治等工作。
二、試驗結果
1.催產與孵化
本次催產親魚66尾,其中:雌魚32尾、雄魚34尾。共產卵70.2萬粒,催產率97%,受精率96.1%,出膜仔魚62.46萬尾,孵化率92.6%,共出水花56.34萬尾。
2.苗種培育
經28天培育,共培育出淡水石斑魚夏花魚種45.24萬尾,成活率為80.3%,平均規格達3.0厘米以上,其中:14號池出塘夏花25.41萬尾、成活率為90.2%,15號池出塘夏花19.83萬尾、成活率為70.4%。
三、小結與討論
1.本次進行人工繁殖的親魚性成熟年齡為2齡。由于淡水石斑魚不耐低溫,2003年11月初將親魚移到溫室水泥池內進行培育,在越冬培育期間,由于投喂螺蜆、蚌肉,適量搭投配合飼料,加之溫度適宜并有增氧設施,有力地促進了親本的性腺發育,提早了育苗時間。
2.由于淡水石斑魚人工繁殖勿需注射催產藥物,只是通過大量更換池水改變環境因子的方法促使其統一排卵排精,自然受精,這種自然受精的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受精率和孵化率。
3.淡水石斑魚為肉食性魚類,特別是魚苗階段,肉食性的特性相當明顯,主要以浮游動物為主,因此,放苗前一星期,一定要培育好基礎餌料,這是提高苗種成活率的關鍵。另外,飼料一定要投好投足,同一池塘投放的仔魚規格要整齊,14號培育池由于規格整齊,成活率達90.2%,而15號培育池由于規格參差不齊,導致魚苗互相殘殺,成活率較低,只有70.4%,所以同一池內投放的魚苗規格一定要整齊一致。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