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長期的生產實踐證明:大規格魚種的抗病能力強,成活率高。在相同的養殖管理條件下,若放養大規格魚種,養魚產量就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放養大規格魚種是獲得池塘高產高效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在實際的生產中,具體的放養規格要根據不同魚類的生長規律和魚種的配套條件靈活掌握,不能千篇一律。
1、青魚。最好放養平均尾重0.5-1公斤的二冬齡魚種。該規格的魚種能大量攝食螺蜆,生長快,年底出塘時平均尾重可達2-3.5公斤。若放養的魚種規格再大一些,其增重的倍數反而會減少。尾重小于0.25公斤以下的魚種,很難攝食外殼較硬的螺蜆,魚種的死亡率也較高。
2、鯉魚和鯽魚。最好放養體長規格在0.09-0.12米以上的一冬齡魚種。該規格的魚種生長速度較快,年底出塘時鯉魚平均尾重可達0.8-1.5公斤,鯽魚平均尾重可達0.4-0.6公斤。一般情況下放養的鯉魚、鯽魚魚種規格越大,生長的速度就越快。在稀養的條件下,當年投放的鯉魚夏花魚種到年底平均每尾也能長到1公斤。
3、鳊魚。放養體長規格在0.09-0.12米以上的一冬齡魚種,年底平均每尾可長到0.4-0.5公斤。
4、羅非魚。放養當年繁殖的、體長規格在0.03米以上的魚種,經過6個月的養殖,出塘時平均尾重可達0.4-0.5公斤。
編輯:龍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