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醫診斷講究四診,即望、聞、問、切,這四診在魚病檢查和診斷中也同樣適用。
一、望
即看水質、水色、生物種群,看飼料質量,觀察魚群的活動狀況、搶食情況、獨游情況,是否狂游、跳躍、露鰭。檢查體色變化,有無紅腫、潰爛等。
一般患慢性病的魚,往往體色發黑,體質瘦弱,離群獨游,活動緩慢,魚受到寄生蟲侵襲和刺激時往往出現不安狀態。如受到鲺侵襲后,雖然體色和體質變化大,但是表現為上竄下跳,急劇狂游;受鰱碘泡蟲侵襲的白鰱,尾巴上翹,在水中狂游亂竄,抽搐地打圈子。鰱.鳙魚受到鰱中華鳋侵襲時,尾鰭上葉往往露出水面,在水體表層打轉或狂游,當受到污染,因農藥或工業廢水而中毒時,會出現興奮、跳躍或沖撞現象,而后轉入麻痹階段。
二、聞
主要是聞水體是否有腥臭味,底質是否有酸敗味,飼料是否有霉變味等。
三、問
向管理人員詳細詢問飼養管理情況。如投餌量,餌料品種,施肥,放養的密度、規格、品種和搭配比例,水源,用藥,攝食,各種敵害,操作及歷年發病等情況,近幾天的天氣變化和魚群活動情況,特別是病魚在池中出現的各種異常現象及死亡率等。放養密度過大時.魚類攝食不足,生長不良;投餌、施肥量過大則易造成水質惡化,引起魚病;食料不足時會引起跑馬病、萎癟病;操作時如果使魚體受傷,則易引起白皮病和膚霉病等。
急性型魚病一經出現死亡,死亡率隨即急劇上升,常在短期內出現死亡高峰,而慢性型魚病死亡率是緩慢地逐漸上升,在長時間內死亡高峰不明顯。寄生蟲引起的死亡一般是緩慢地逐漸增加,總的死亡率不會太大,但如果魚類中毒,則往往在較短的時間內出現大批死亡,各種家魚和野魚也不例外。
四、切
通過化驗水質、目檢、鏡檢和血清學診斷等措施,進一步對魚病進行確診。
1、水質化驗
主要檢驗池水的溫度、透明度、PH值、溶解氧、有機耗氧量等,有時還需檢驗水的渾濁度、色度、堿度、礦化度、各種鹽類、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等。
2、目檢
從池塘內撈幾條將死未死的病魚,先檢查體表,再檢查鰓,最后檢查內臟。(1)體表:依次檢查魚的體表、體色、體質、頭、嘴、眼、鰓蓋、鱗片、鰭條、肌肉、病灶等部位。
(2)鰓:觀察鰓蓋是否張開、穿孔,鰓片顏色,鰓絲末端是否腫大腐爛。
(3)內臟:仔細觀察內臟的外表是否正常,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見的大型寄生蟲,腸壁是否充血、發炎、有小白點等。
3、鏡檢:顯微鏡檢查病魚的體表、鰓和內臟器官組織的病原體,根據病原體來診斷魚病。
4、血清學檢查
主要針對病毒性魚病的檢查,用已知病魚的血清與未知病魚的血清混合后,看是否產生凝集反應,來確診病魚患的是何種魚病。
南方漁網編輯:胡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