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湖北省鄂州是一個水產大市,2005年,水產品總量18.52萬噸,產值達14.2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6%和12.9%,漁民人平純收入6785元,比上年增加341元,漁業產值占大農業產值的40%以上。今年,鄂州市按照養殖品種優良化、養殖技術科學化、養殖模式立體化、養殖生產標準化、漁業環境生態化等“五化”要求,提高全市水產健康養殖水平。
抓科技興漁,健康養殖上有了新突破。為滿足廣大漁民對漁業健康養殖知識的渴求,鄂州組織三個漁業生產指導工作小組,深入重點漁業鄉鎮開展健康養殖培訓,開展科技服務,通過舉辦培訓班、熱線電話、送科技下鄉等形式,為漁民傳授健康養殖新技術,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和健康養殖水平。同時大力發展魚珠混養、魚鴨結合、網箱養殖名特優產品和湖泊圍攔養蟹等十大綜合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目前全市生態健康養殖面積已達到45萬畝規模。鄂州還加強與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水科所等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交流合作,開展無公害養殖、立體生態健康養殖的科技攻關等技術難題,促進鄂州市漁業健康發展。他們還重視漁業標準化,實施“放心消費工程”,認真落實《水產養殖安全管理規定》,嚴格投入品的監管,指導漁民放養優良品種,魚肥、魚藥、魚飼料等生產資料要嚴格監督檢測,嚴禁污染的水產品進入市場,全面推行市場準入制度,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
抓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建設,產品質量得到提高。鄂州重點抓好已通過認證的無公害水產基地建設和5個品種的規模化生產,幫助老基地通過改造達到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技術要求,新基地要按照無公害水產品產地技術要求規劃建設。并且還加強無公害水產品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既培訓技術人員和生產人員,又培訓管理人員和企業負責人,提高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水平。在此同時進一步做好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的申報和管理工作。目前擬上報無公害產地認定面積10萬畝,產品認證7個。
抓苗種工程建設,苗種質量得到保障。完善配套武昌魚原種場水產苗種選育繁殖工作。幫助現有的漁場、養殖大戶恢復和擴大魚苗、魚種生產能力,除發展“四大家魚”外,抓好武昌魚、河蟹、紅尾魚、珍珠蚌、黃鱔、大口鯰、黃顙魚、青蝦、優質鯽、雜交鯉等十大水產苗種質量和產量規模,擬投放優質魚種3.8萬噸,同比增長12.7%。建立和完善水產苗種管理和質量監督體系,保障種苗質量。加強水產苗種進出境管理和檢疫工作,防止病害侵入。健全水產苗種推廣體系,以區鄉(鎮)水產站為依托,以武昌魚原種場為基地,開展水產苗種推廣服務、養殖服務,提高水產良種覆蓋率,從而優化養殖品種結構,提高漁業生產效益。
抓市場信息,農民健康養殖得到合理安排。做好水產品市場價格信息服務。在繼續做好全市水產品價格市場調查工作的基礎上,新增16個重點水產養殖場(戶)和6個批發市場(點),分別進行水產品產地和批發市場價格調查,提出分析意見,在辦好《水產簡報》,維護好《中國漁業網鄂州水產網頁》,建成《鄂州水產信息網》,適時發布、更新水產健康養殖相關文章,確保漁民按市場規律合理安排水產健康養殖。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