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來,不用促長劑,少用混合料,以昆蟲、雜草及純糧為食源的淡水魚養殖悄然興起。市場上無藥物殘留的生態養殖,讓消費者放心的魚,日漸多了起來。
以包含促長劑在內的混合料喂魚,是多年傳統的養殖方式。魚體不僅有殘留藥物,而且肉質下降口感差,因此市場逐年萎縮。針對這一問題,本市一些養殖戶逐步推行少用或不用混合料的生態養殖法。
天津為九河下梢,河湖港汊星羅棋布,魚蟲、水草及陸地昆蟲十分豐富,養殖者發揮地產資源優勢,開始大量采用活蟲、雜草喂魚,輔用玉米、小麥麩皮等糧食下腳料。這些鮮活餌料,使魚類的生長速度接近于促長劑藥物的效果。又由于魚蟲、水草及陸地昆蟲,多可自行捕撈或低價購買,能明顯降低生產成本。
因此,魚蟲及水草捕撈已在全市形成產業,如本市寶坻區黃莊鄉10公里的潮白河段上,專業從事魚蟲捕撈的可多達百戶,每日魚蟲產量多達數百噸。還有很多在魚池水面上挑起熒光燈,大批陸昆蟲趨光落水,成為池魚的美餐。這種以昆蟲魚蟲為餌料的養殖場,在寶坻黃莊、林亭口鎮最為普遍。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