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五改"魚池。"小塘"改"大塘","死水塘"改"活水塘","淺水塘"改"深水塘","漏水塘"改"保水塘","搶險塘"改"防洪塘"。整修池塘時先放干塘水,經暴曬后除去塘底過多的淤泥,只保留15~20cm厚。鏟除雜草,疏通渠道,加高池埂。
2.清塘消毒。池塘留水深10cm,首先每667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90kg或含氯30%的漂白粉4kg,調成糊狀全塘均勻潑灑;然后灌滿池水,每667平方米水面再用漂白粉12kg,均勻撒布,一般7天后才能放魚。
3.肥水下塘。清塘5~7天后施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池塘施發酵豬糞500~700kg,或人糞200kg(新塘或瘦塘可多施,肥塘可少施或不施),然后注水,以培殖浮游生物,為魚種提供天然餌料。
4.魚種規格。魚種要求草、鰱、鳙魚體長15cm,鯉魚13cm,鯽魚和鳊魚10cm以上。且規則一致,體質健壯,鱗片完整,鰭條無損,尾柄粗短,背部肌肉厚,色澤鮮明,逆水性強,無病無傷,跳動頻繁。
5.抓緊早放。冬至至春節前后或水溫在8~10℃是放養魚種的最佳時機。此時水質穩定,魚體結實,在捕撈和運輸途中伍體不易受傷,死亡率和發病率均低:同時魚種及早得到稀養,提早適應環境,早開食增重快。放養宜選在晴天中午進行,溫度過低的霜天和雨天不宜放養,以防凍傷魚體。魚種放養前要消毒,一般用3%~5%食鹽水浸洗5~10分鐘,以殺滅魚體表病原菌。
6.合理混養。依據養魚水域的水質、餌料、魚種大小等情況,確定合理放養密度及放養量。水較肥的魚塘混養比例為:鰱魚55%~60%,鳙魚15%,草魚10%,鯉魚10%,鯽魚、魴魚、鳊魚等5%~10%;水較瘦的魚塘混養比例為:草魚40%~50%,鰱魚20%,鳙魚5%~10%,鯉魚10%,鯽魚、鳊魚、魴魚等5%~10%。每667平方米水面放養量在1000尾左右。
7.加強管理。池塘要有專人負責管理,每20天換水1次,先放后灌,每次加水深1.5~20cm。驟冷要加深水位至2m深以上;積雪冰凍要除雪打冰眼,增加水中氧氣;長時間沒有補水且含氧較低的池塘,每667平方米水面用硝酸銨5~6kg、過磷酸鈣3~4kg,混合裝入布袋中沉在水下。在晴天中午用竹竿對塘底進行攪動,每月1次。越冬塘要適當投些豬糞、酒糟、豆餅或菜餅等,以捉高水溫和滿足越冬魚種少量吃食的需求。開春水溫達7~8℃應早投餌施肥,培育肥水,促魚快長。
南方漁網編輯: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