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生產實踐證明,魚塘管理是養魚產量高低和成敗的關鍵。養魚的管理工作要求細致深入,堅持不懈。其技術措施是:
1.勤巡塘,防浮頭 每天要巡塘2~3次,黎明前后看有無魚浮頭;午后察看魚的攝食情況;日落檢查魚的全天吃食狀況,有無浮頭預兆。在春夏之交,天氣多變,或盛暑酷熱,天氣突變時,應在午夜前后巡塘,防止嚴重浮頭。
由于水溫高,溶氧少,有機物分解劇烈,入夜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旺盛,大量耗氧,會使魚發生浮頭。應根據天氣和魚的動態來預測和判斷浮頭的輕重。
天氣悶熱、水溫高、水質肥,魚的食量忽然下降,池魚集中在水上層散游而不下沉,早晨發現有小蝦死亡,都預示池中氧氣減少,水質惡化,將有浮頭情況發生,特別是天氣悶熱而轉陰雨時,則浮頭將在午夜前發生。
浮頭輕者,魚群集,受驚即沉,隨即又上浮,日出后1~2小時后消失。浮頭重者則魚分散無力游動,趨近池邊,受驚不下沉,下腭突出,體色淡白。
防止浮頭的辦法:①發現浮頭跡象時,停止投餌施肥;②立即注水,增加水中氧氣,調節水質;③若水源有困難,每667米2(1畝)水面用黃泥100公斤加食鹽5公斤或生石膏粉2.5公斤調水成漿,全池遍灑,予以急救。
2.勤除雜去污,防病害 經常撈掉剩下的陳草、殘渣,清除不能腐爛的大草莖根。經常移動草架,清洗食臺,向草架和食臺部位撒生石灰,定期藥物預防。注意驅除鳥獸敵害。
3.勤注水,促成長 寬水養大魚。魚塘水位要隨著魚體大小和季節而不斷調整。在溫度高和魚類旺食季節要經常加水,有條件的每月可加水4~5次,以增大魚的活動空間。加水不僅可以增加氧氣,改善水質,而且能帶進營養物質,有助于浮游生物繁殖,促進魚的生長。
4.勤記錄,建檔案 養魚戶要做到每口魚塘一本賬,每口魚塘都有養魚日記(俗稱塘卡),對各類魚種的放養日期、尾數、規格、重量,每次成魚的收獲日期、尾數、規格、重量,每天的投餌、施肥的種類和數量,以及水質管理和魚病防治情況等,都應有相應的表格記錄在案,以便總結和積累經驗,作為以后制定計劃、改進養魚技術的參考依據。此外,在魚類主要生長季節,應定期檢查生長情況(一般1個月一次),以便了解養魚實施的效果,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速魚類生長。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