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瓦氏黃顙魚又叫江黃顙,屬鲇形目、鮠科、黃顙魚屬,是該屬中生長個體最大的魚類。2齡體重達150~400 g。目前發現的最大個體為1750 g。分布于長江、淮河、珠江及通江的大型湖泊中,為底棲經濟魚類,是我國的傳統漁業對象之一。但是,由于近年來的酷漁濫捕、水域污染等原因,瓦氏黃顙魚天然資源已極度萎縮,市場上難覓其蹤。2000年以來,我國諸多單位開始了瓦氏黃顙魚人工繁殖及養殖試驗。該魚具有肉味鮮美、無肌間刺、魚腥味淡、生長較快、對飼料要求不高、對環境適應性強、病害少等特點,養殖前景極其廣闊。目前生產上普遍反應瓦氏黃顙魚苗種培育成活率不高,一般僅為50%左右。為了提高瓦氏黃顙魚苗種培育成活率技術,解決福建省瓦氏黃顙魚魚苗供應不足的問題,2005年5月福建省閩侯縣畜牧漁業局在本縣良種魚苗場進行了瓦氏黃顙魚夏花苗種的培育試驗。現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1試驗條件和方法
1.1養殖池條件
1.1.1水花暫養池 面積為108 m2,為磚砌水泥池,水深0.8 m,配備一臺200 W增氧泵。
1.1.2苗種培育池 共三口(分別編號為1、2、3號),為沙質底土池,面積均為2000 m2,水深1.5 m,淤泥10 cm,水源為水庫水。每口土池配備一臺2000 W增氧機。
1.2清池消毒
1.2.1水花暫養池消毒 先將水泥池池壁清洗干凈,然后用20 ppm高錳酸鉀浸泡消毒24小時!
1.2.2苗種培育池消毒 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本實驗采用干法清塘, 土池留水6~10 cm,生石灰用量為85 kg/667 m2。
1.3餌料培育與暫養池的準備
土池清塘后三天,每667 m2施用腐熟后的雞糞300 kg,然后注水50 cm。注水時用60目篩絹嚴格過濾,嚴防野雜魚入內。
水泥池在消毒后,放掉池水,反復沖洗,然后加注經80目篩絹網過濾的清水,加至水深15 cm。
1.4水花暫養
本試驗水花魚苗從四川成都空運過來,放苗時水溫27 ℃。操作上要注意先將包裝袋直接放入水中,20分鐘后,用溫度表檢查袋內外水溫。當溫差在0.5 ℃以內時,再將魚苗緩緩倒入水泥池里,并立即啟動增氧氣泵增氧。水泥池上方用塑料遮蔭網覆蓋,防止太陽光照射。遮蔭網的總面積約占水泥池面積一半左右。
1.5餌料投喂
放苗后第二天就可以將輪蟲放進池里,使水中保持有少量的浮游生物。輪蟲經60目篩絹過濾后方能投喂。瓦氏黃顙魚水花最好的餌料就是輪蟲,因此培育期間每隔幾個小時,就要檢查水中輪蟲的數量,如果數量不足應立即補充。以往育苗過程曾發現由于沒有及時補充輪蟲,魚苗吃不到餌料很快干癟,痙攣而死亡,直接影響了育苗成活率。
1.6魚苗下塘
根據水花生長狀況,一般水花在水泥池里培育2~4天,魚的體色變黑,正常開口攝食后就可下塘。每口池塘放養規格為7~8 mm的仔魚20萬尾。下塘前要檢查池塘是否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出現,如果塘里輪蟲數量不多,應適當補充肥料,并加注清水增加溶氧,促進輪蟲增長。
1.7投飼
瓦氏黃顙魚下塘后從第二天開始,每667 m2每天用1 kg黃豆漿潑灑。一星期后在池塘四周搭幾個飼料臺,臺上放些捏成團狀的鰻魚飼料,訓食一個星期,魚苗開始上臺覓食,這時規格已達1.5 cm左右,在用鰻魚飼料訓食過程中,不能停止豆漿的潑灑。瓦氏黃顙魚喜歡夜間覓食,因此白天投料可少投些,約三分之一;夜間投入其余的三分之二。
1.8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塘一次,撈出池內污物、蛙卵等。觀察水色、魚的活動情況,安排次日投餌量和注水、防病工作等。
晴天中午12時至14時啟動增氧機增氧兩小時攪動池水增加溶氧。每半個月用15 ppm生石灰潑灑一次保持pH值在7~8之間。整個養殖過程注水3~4次,每次注水10~15 cm。每半個月服用一次藥餌,每次三天,用0.1%的四環素或土霉素拌飼料投喂,預防魚病發生。
2試驗結果
經30天精心培育,3口塘瓦氏黃顙魚夏花收獲規格5.1~5.4 cm,平均規格達約5.3 cm,共獲苗43.92萬尾,平均成活率73.2%,平均每667 m2獲苗4.88萬尾,1號塘獲苗最高,每667 m2獲苗達到5.47萬尾。
3小結與討論
3.1瓦氏黃顙魚水花體長僅3~5 mm,卵黃囊較大,活動能力弱,喜歡群集在水體的底部,靠吸收卵黃獲取營養,隨著個體逐漸長大,卵黃囊逐漸縮小,自由游動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但是其對生態環境的適應性較差,只能在暗、弱光條件下攝取食物,所以不能直接放入池塘進行養殖。應先選擇在無泥漿、無污染、水質清新,溶解氧較高的暫養池中培育幾天,然后再轉入土池培育。
3.2瓦氏黃顙魚苗體長在2 cm以前,主要攝食輪蟲、枝角類、搖蚊幼蟲等,與四大家魚類相似,以后逐步轉變為以動物性為主的雜食性。但如果采取象四大家魚一樣的苗種培育方法,魚苗的成活率會受到影響。以往育苗過程曾發現由于沒有及時補充輪蟲,魚苗成活率很低。因此水花下塘前培育好輪蟲等生物餌料是提高育苗成活率的關鍵。
3.3瓦氏黃顙魚喜歡生活在清新、偏堿性、溶氧充分的水質中,因此育苗過程應經常用生石灰調節水質,使水體的pH值在7~8之間。
3.4在養殖過程中每半個月服用一次藥餌,可有效防止疾病的發生。本試驗整個過程未發生魚病。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