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車輪蟲病
1.病因 由車輪蟲寄生引起。
2.診斷 病魚體色變黑,觸須卷曲,嚴重者魚體垂懸浮于水面或靜沉于池底。鏡檢魚的鰓部、體表,發現有大量車輪蟲。車輪蟲的感染率很高,嚴重時致病率可高達100%,并造成大量死亡。此病主要發生于魚種階段(體長2.5厘米~10厘米)。
3.防治方法 (1)魚種在2.5厘米~10.0厘米時,每立方米水體用0.5克硫酸銅和0.2克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2)發病時每米水深用"魚康"A型殺蟲劑25毫升/畝稀釋后全池潑灑,或用“魚蟲凈”10毫升/畝稀釋全池潑灑。
二、三代蟲病
1.病因 因三代蟲感染引起。
2.診斷 三代蟲的蟲體寄生于魚體體表或鰓瓣上,病魚體表粘液增多。輕度感染者,體表有許多充血的紅色小點;嚴重感染者,皮膚及肌肉蝕去,暴露出鰭條或脊椎骨,病魚外部癥狀常誤認為互相斗毆損傷。三代蟲的感染率很高,常造成病魚大量死亡。
3.防治方法 (1)用25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病魚15分鐘~30分鐘。(2)可參照上述車輪蟲治療方法。
三、水霉病
1.病因 因水霉菌感染引起。
2.診斷 感染水霉菌往往是由于魚體體表出現創傷或魚卵感染所致,感染部位出現成叢的菌絲,形成棉絮狀,呈白色或灰白色。病魚食欲減退,運動不正常,常浮游于水面后死亡。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3.防治方法 (1)魚池用生石灰清塘,可以減少此病發生。(2)在捕撈、搬運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同時注意放養規格一致,密度不宜過大。(3)用30%~40%的食鹽水浸洗病魚5分鐘~30分鐘。
四、腸炎病
1.病因 由細菌感染引起。
2.診斷 此病多發生于魚種期,原因是由于投餌過多或餌料變質,造成水質污染而引起消化道感染。病魚發病不久即失去食欲,以后隨疾病發展,腹部膨大,體色變黑,離群緩游,不久便死亡。外觀肛門外突紅腫,嚴重者腹部半透明,可見內臟,腹腔充積黃水,腸壁微血管充血或破裂,外溢血使腸壁呈紅褐色,腸內無食物,含有黃色粘液。
3.防治方法 (1)定時定量投餌,注意餌料質量。投喂配合膨化料不可頻換品種,避免魚難于適應飼料,易得病。(2)1米水深池塘每15天潑灑“水族樂”200克/畝或“魚菌清”2號200克/畝,發病時加倍,連用2天~3天。(3)經常在餌料中拌些“魚必康”“強克99”“魚菌靈”等抗菌藥。發病時每100公斤魚拌喂“魚寶康”250克,連喂2天。
編輯:劉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