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品種名稱:羅非魚(Tilapia)
俗稱:非洲鯽魚
屬種:鱸形目、鱸形亞目、鱺魚科、羅非魚屬
一、羅非魚概述
1、生物學特征
羅非魚是一群中小型魚類,它的外形、個體大小有點類似鯽魚,鰭條多棘似鱖魚。羅非魚屬廣鹽性魚類,海、淡水中均中生存;羅非魚對低氧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一般棲息在水的底層,通常隨水溫變化或魚體大小改變棲息水層。
羅非魚的食性很廣,大多數是以植物性為主雜食性魚類,甚貧食,攝食量很大;羅非魚生長迅速,尤其幼魚期生長更快。羅非魚的生長與溫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其生長溫度為16-38℃,適溫為22-35℃。
羅非魚的繁殖與一般養殖魚類不同,它具有性成熟早、產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對繁殖條件要求不嚴,能在小水面靜水體內自然繁殖等特點。
2、經濟性狀
羅非魚是熱帶性魚類,原產非洲,在非洲大陸上已有悠久的養殖歷史,因其具有生長快、產量高、繁殖快、食性雜、適應性強、病害少,而且 肉味鮮美,肉質細嫩,骨刺少等爭優點,所以商品價值較高,深受廣大群眾喜愛,養殖上愈來愈受到各國的重視,已成為世界性的主要養殖魚類之一。
養殖現狀
羅非魚在非洲內陸水域中分布很廣。它們在內湖中自然繁殖。我國移殖羅非魚的歷史也比較早,早在1944年,后經不同方式的八次移殖,使羅非魚在我國逐步推廣開,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84年報道,我國的羅非魚產量約為5萬噸,占同年淡水總產的2.8%,以后逐年增加。我市的羅非魚養殖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是池塘養殖,另一是采用電廠的溫水養殖,至97年初統計,池塘放養面積90多畝,總產量達23500kg,東山電廠放養面積200多平方米。目前這一養殖品種已被養殖單位和養殖人員所認識,同時在養殖上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正在我市逐步推廣開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羅非魚為熱帶魚類,在我市養殖越冬比較困難,如果通過養殖能逐步改變其習性,其養殖前景準會更快。
3、經濟效益
羅非魚的養殖有池塘養殖、稻田養殖、網箱養殖、流水養殖等多種,而常見的池塘養殖其方式又有平養、混養和控制繁殖過密的飼養三種,各種養殖方式因其放養密度不同而產量效益各不相同。平養水深1米的池塘,每畝可放養3厘米左右的魚種3000-5000尾,畝產可達300-400公斤,有的可達500公斤,如果養殖中投喂人工餌料,經常捕大留小,及時稀疏塘魚密度,加速其生長,畝產可達900多公斤。羅非魚與其他魚放養,一般畝產量也在500公斤左右,高達1000公斤,而采用控制繁殖過密的飼養方式,據報道:一口池塘混養羅非魚等16個品種,其中就有增加了包括肉食性魚類在內的7個品種(鰻鱺、烏魚、鯰魚、鯽魚、胡子鯰、甲魚和牛蛙),創造了平均畝產1267.5公斤的好成績,由于增加了肉食性魚類,使池塘羅非魚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一,但產量卻增加了近一倍,羅非魚收獲規格達350-400g。由此可見羅非魚是目前較好的養殖品種之一,其經濟效益是相當可觀的。
二、羅非魚育苗技術
羅非魚的人工繁殖較為簡單,它不需要進行人工催產或流水刺激,只要池塘水溫達18-20℃時,將越冬羅非魚移到室外繁殖池中加強培育,待水溫達20℃以上就可以自行產卵。
親魚繁殖池
條件:親魚繁殖池選擇靠近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注水和排水方便的地方;面積1-2畝為宜,水溫在1.5-2米,塘形整齊,以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方形最好,此外底質必須平坦,不能有雜物,以便拉網操作。對選擇好的親魚繁殖池首先要進行清整和消毒,設置保護網,然后注入新水,施基肥養水質。
親魚放養和飼養管理
親魚放養:親魚一定要選擇那些整齊、品種優良、生長快、個體大、體質健壯、無傷病的個體。按雌雄比例3∶1至5∶1,放養時間視當地氣溫而定,一般掌握在18℃以上,密度為250-300g/尾的親魚400-500尾。
飼養管理:親魚移入繁殖池后,在產卵出苗前必須抓好親魚飼養管理,促使親魚性腺充分發育達到早產卵、早得苗。親魚的飼養管理工作主要有施肥、投餌、掌握親魚產卵日期和及時采苗等。
苗種培育
苗種培育即是將魚苗培育到3厘米左右的夏花魚種,其方法有下列三種,即原池培育、分池培育和早春催苗。苗種培育池應選擇較好的池塘,畝放苗以5-10萬尾為宜,此應注意水質培養,其間強化養殖管理,還要注意對經長途運輸的苗種進行拉網鍛煉,這樣經15-20天左右的培育,即可長到3厘米,從而出塘養成食用魚。
餌料
對前期小魚苗可通過施肥培養浮游生物供其攝食,至魚種培育時,因羅非魚苗種數量多,且含食、攝食量又大,則必須在施肥的同時喂以豆漿,使魚苗有足夠的食料,這樣才能生長快,成活率高;到后期,隨著魚體長大,還需投喂米糠。投喂標準為體長工2-3厘米的每萬尾每天可喂米糠1.5-2公斤,體長3-5厘米的每天每千尾喂米糠1-1.5公斤,這時也可投喂適量的蕪萍或小浮萍。
三、出塘運輸
苗種出塘可用拉網,對不合規格的魚種可用魚篩選出,回原池繼續培育,運輸方法有多種,近距離直接人工運輸,遠距離可采用尼龍袋充氧運輸或帆布桶運輸。
四、羅非魚養殖技術
羅非魚目前的養殖方法有多種,常見的有池塘養殖、稻田養殖、網箱養殖和流水養殖等等,現就池塘養殖技術作重點介紹:
池塘條件
養殖羅非魚的池塘選擇在有充足的水源、注排水方便的地方,池塘中餌料生物要豐富,面積5畝以下為宜,水深1.5-2米,池塘最好為東西向長方形,塘底要平整,深度均勻,池塘周圍無高大遮檔物,且注排水上應設置攔魚設備,以防逃魚。
1、魚種放養
放養規格可視具體情況而定,可放養當年夏花魚種,也可放越冬魚種,還可放早春魚種。放養時間視氣候、水溫而定,掌握在水溫超過18℃以上即可。放苗密度根據池塘條件、餌料、肥料來源、魚種規格大小和放養時間遲早等具體條件而定,通常畝放苗量為1000-3000尾。
2、養殖方式
羅非魚的池塘養殖目前主要采用單養、混養和控制繁殖過密的飼養三種方式。混養魚類常見有青、草、鰱、鳙、鯉、鯽、鳊、鯪等。此外在養殖過程中,多采用輪捕輪收,以提高效益。
3、施肥與投餌
羅非魚的食物主要是有機碎屑、浮游生物,而在高密度飼養羅非魚的池塘內,由于羅非魚不斷攝食,水中的餌料生物數量日益減少。因此必須加強施肥,促使天然餌料生長,并投喂人工餌料,以保證其有充足餌料。
1)施肥:主要采用有機肥料,各種糞肥、綠肥、混合堆肥等都可使用,方法有施基肥和追肥兩種。
2)投餌:羅非魚為雜食性魚類,其餌料種類很廣,常用有米糠、麥麩、豆餅、豆渣、花生餅、菜籽餅、酒槽、糠槽、蠶蛹、豆粉、茶葉、蕪萍、浮萍等,也喜食牛糞和豬糞,還可采用燈光誘喂昆蟲。投餌中應注意投放在餌料臺上,上午、下午各一次為宜。
病害防治
1)小瓜蟲病:此病由小瓜蟲入侵皮膚、鰓部而引起,是羅非魚越冬期的主要常見病,水溫在15-25℃時2-3天可遍及全池,大量死亡。防治方法:越冬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①用2ppm硝酸亞汞溶液浸洗病魚2小時,或用0.1-0.2g/m3濃度硝酸亞汞溶液全池潑灑;②用1-2%食鹽水浸洗病魚15-20分鐘。
2)斜管蟲病:此病由斜管蟲侵入皮膚和鰓部而引起,發病水溫在15-20℃之間,3-5天后大批死亡。預防采用①用生石灰或0.7g/m3硫酸銅全池潑灑,徹底消毒越冬池。②越冬池進魚前用8ppm的硫酸銅溶液浸洗魚體15-30分鐘。治療方法:①采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每立方米用硫酸銅0.5g和硫酸亞鐵0.2g。②用硝酸亞汞全池潑灑,每立方米用藥0.1g。③用2%食鹽或用0.4-0.5%福爾馬林浸洗病魚5分鐘。
3)車輪蟲病:由車輪蟲病大量寄生于魚體鰓部和皮膚而引起,病魚離群獨游,浮于水面,游動緩慢,食欲減退,能引起大批死亡。防治方法:①越冬池用0.7g/m3硫酸銅徹底消毒。②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使池水成7ppm濃度。③用0.1-0.2g/m3硝酸亞汞全池潑灑。④用0.5g/m3的45%代森銨乳劑全池潑灑。
4)鱗立病(又名松鱗病、松皮病),這種病是由細菌引起的,并常年發生。防治方法:①拉網、運輸、放養時避免魚體受傷。②用2%食鹽水與3%小蘇打混合液,浸洗病魚10分鐘。
羅非魚抗病力強,在池塘養殖條件發病很少,僅在越冬期間,由于越冬池不適宜的水體環境,飼養管理不善以及在各種病原體的侵襲下常發生魚病,除上述幾種還有水霉病、魚虱病、赤鰭病、氣泡病和眼球白濁病等。
羅非魚為熱帶魚類。喜熱怕冷,當水溫性命對12-13℃時就會引起死亡,所以掌握最后一次起捕必須在第一次寒潮之前進行。收獲方法主要有拉網扦捕,撒網捕撈,誘餌扦捕,以及干塘撈魚等。收獲的魚類直接進入市場銷售,無需加工。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