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草魚腸炎病
草魚細菌性腸炎病又叫爛腸瘟,由細菌引起,病原體是腸型點狀產氣單胞桿菌。該病流行全國各養魚地區,青魚、草魚中非常普遍,特別是當年草魚種和二齡青魚種。發病季節為每年3-10月,以6-7月為流行盛期。死亡率很高,一般為30-50%,嚴重的可達90%以上。其主要癥狀是:病魚行動緩慢,失去食欲,頭部顯得特別黑,腹部出現紅斑,肛門紅腫,輕壓腹部有血黃色粘液流出;把病魚腹部剖開,可見腸道發炎充血,嚴重時腸道發紫,很快就會死亡。現介紹幾種防治此病的中草藥療法。
1、每100千克魚(6.6厘米以下魚種為1萬尾)用地錦干草或鐵莧菜干草或辣蓼干草500克(若用鮮草,應為干重的4-5倍),加水8-10倍煮沸2小時,取出藥汁制成藥糊,拌在切短的嫩草上或拌入碎餅內喂魚。連喂3天為一療程。
2、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鮮丁香50千克、苦楝樹葉35千克,扎成數捆投入塘內,隔日后注入新水,使浸蟲的藥液流遍全池。
3、每100千克魚種用鐵莧菜500-800克、水辣蓼400克、馬齒莧200克、炒焦秈米粉50克,加水7千克煎成藥液3千克,與餌料拌和上食臺投喂,連喂2-3天。
4、每100千克魚種用蛇莓1千克,加適量水煮沸后再煮30分鐘左右,煎成汁拌和米糠,稍冷卻后,捏成團狀上食臺投喂,連喂3-5天,然后蛇莓用量減半,再連喂3天作為鞏固。
5、每100千克魚種用馬鞭草與車前草各500克,加水煮沸后再煮30分鐘,煎成汁后拌和米糠,稍冷卻后,捏成團狀上食臺投喂,連喂5-6天。
6、每3千克飼料用樟樹葉1千克煎汁,再加食鹽100-200克,拌入飼料投喂,連喂4天。
7、每100千克魚種喂大蒜頭500克(每100千克飼料再加4千克鹽)與飼料拌和后上食臺投喂,連喂3-6天。
8、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菊花、金銀花各60克,黃柏150克、青木香150克、苦參250克、樟腦150克、食鹽1.5千克,溶于適量的水中,全池潑灑,連續2天為一療程。
9、每100千克成魚或1萬尾魚種(6.6厘米左右),用鵝菜5千克,切碎拌入菜油50克,投于食架內,停喂其他精料、青料,連續投喂鵝菜拌菜油3天。
10、每100千克魚用鮮地榆草2.5千克(干草0.5千克),搗碎后與3千克干稻谷混合,再加水4-6千克在鍋中煎煮,煮干后將稻谷和藥渣放在食臺上投喂,每天一次,連續4天為一療程。
二、草魚爛鰓病
草魚細菌性爛鰓病又叫"烏頭瘟",由細菌引起,病原菌為魚害黏球菌。此病主要危害當年的草魚種,每年的7-9月為流行盛期。1-2年齡草魚發病多在4-5月份。其主要癥狀為:鰓絲腐爛發白,鰓上常附著污泥和黏液,嚴重者鰓蓋骨內表皮常常腐蝕一塊,從外向里看去似一個透明的小窗,俗稱"開天窗";病魚常離群獨游,行動緩慢,體色變黑,頭部顏色特別暗黑。現介紹幾種能夠有效防治草魚細菌性爛鰓病的中草藥療法。
1、每萬尾魚種用烏桕葉干粉250克加水浸泡12小時后,與飼料拌和投喂,連喂3-6天。
2、每100千克吃食魚用1千克馬尾松樹葉,搗爛后加入食鹽100克,拌入餌料內喂魚。或每畝魚池用鮮馬尾松樹葉30-35千克,浸入魚池進水處。也可按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15-25千克馬尾松鮮葉研細后兌水25千克,全池潑灑,連用4-5天。
3、每畝用楓楊樹葉25千克,每2.5千克扎成一捆,插入塘中,并取楓楊樹葉10千克搗爛,取其汁液,潑灑于食場草堆上。
4、每立方米水體用五倍子2-4克全池潑灑;同時口服大黃藥餌(每日每50千克魚用大黃500-750克,連服6天),效果很好。
5、每100千克草魚用地錦草0.8千克、菖蒲0.8千克、辣蓼1.2千克、人莧1.2千克混合碾成藥粉分3天(第1天用2千克,第2天、第3天各1千克)制成藥糊拌草投喂,連喂3-5天,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6、每100千克草魚用大蒜、大黃各1千克,加食鹽0.5千克制成藥餌喂魚,連用7天。
7、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菜油0.75千克,生姜片0.25千克,同時放入鍋內用火煎熬20分鐘,將油和姜片一同舀起,加入適量的水,全池潑灑,第二天即可見魚病好轉。
8、每畝水面用地錦草5千克,野雞尾草2.5千克,紅辣蓼草5千克、苦楝子樹皮1.5千克、仙鶴草5千克、海蚌含珠草5千克(以上均指鮮草量)和干山煙稈0.25千克,加水40千克,全部藥材與水一起放入鍋內,煮沸再熬煮30分鐘,冷卻后,放入1.5千克熟石灰,攪勻、靜置10分鐘去渣,再放入0.25千克食鹽。用此藥液浸泡嫩草喂魚,連喂4天。
9、每500克大黃用10千克氨水(含氨量25-28%)置木制容器或瓦缸內浸泡12-24小時,用池水稀釋,全池潑灑,濃度為(2.5-3.7)×10-6。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