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長臀鮠Cranoglanis bouderius bouderius(Richardson)屬鲇形目,長臀鮠科,長臀鮠屬。俗稱:骨魚。英文名:Helmet catfish。是我國特有的名貴上等經濟魚類。過去在江河隨處可見,但近數十年來由于人口驟增,捕撈過度,致使長臀鮠資源日益枯竭,在江河瀕臨絕跡,瀕危等級:易危。近年來,我們對長臀鮠進行馴化養殖,獲得初步成功。現將該魚的生物學特性及池塘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分布
長臀鮠為珠江水系特有品種,主要分布于廣西的左江、右江、紅水河、邑江、郁江、黔江、潯江、西江、桂江,廣東的北江,貴州的南盤江。
2.形態特征
該魚體較長,側扁,背鰭起點為體最高點。頭平扁,略呈三角形,背面骨粗糙裸露。體無鱗。側線直線形。背鰭很高,尖刀形,位于體背前部,硬刺的后緣和前緣的上部具弱鋸齒;脂鰭短,后端游離;臀鰭基很長,臀鰭條26~34;胸鰭位低,后伸不達腹鰭;腹鰭位于背鰭基后,伸達臀鰭;尾鰭尖叉狀,體背側橄欖色,腹側乳白色。鰭灰白,基部黃色。
3.生物學特性
長臀鮠為亞熱帶魚類,生存水溫0℃~38℃,最適生長溫度15℃~30℃,正常生長要求溶氧3mg/l以上,當溶氧低于1.5mg/l時,開始出現浮頭,最適pH6.8~7.5,3齡魚性腺開始成熟,可進行孵化。長臀鮠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層,善游,喜清澈流水環境,喜在水流緩慢的河口、深潭中活動,冬季在靠巖石或有亂石的深水處越冬。在池塘養殖條件亦喜歡棲息于水體底層。它的性情較溫馴,有集群活動的習性,易捕撈。
長臀鮠是以蝦類、小魚、底棲水生昆蟲、小型貝類等為主的偏肉食的雜食性魚類,貪食,喜歡集群攝食,并喜歡在較暗的光線條件下攝食。幼魚階段以攝食水生昆蟲及小蝦等為主;成魚階段攝食底棲動物、小雜魚、蝦類、藻類、小貝類等。人工飼養可以投喂禽畜內臟、冰鮮魚以及人工配合飼料。
4.人工養殖
(1)養殖池塘條件
該魚喜清新的水環境,對溶解氧要求較高,所以最好選擇排灌方便、水質清新的池塘,若使用舊池塘一定要進行清淤,以防天氣變化時出現泛池現象。根據長臀鮠喜陰避光的特點,在池塘上方可搭蓋適當面積的遮陰棚,或在池塘的一角種養水花生、水葫蘆等水生植物,以供長臀鮠遮陰及在水底棲息。其它條件與其它魚類的池塘條件大體相同。若要設計高產的池塘,必須設置增氧機,防止天氣變化魚類缺氧浮頭甚至死亡。
(2)苗種培育
培育池最好采用長方形池子,規格20m×3m×1m。池放養量200~600尾/m2。剛孵出的魚苗待卵黃囊消失后,以投喂水蚤為主,當魚苗長到5cm時,可轉食水蚯蚓、紅蟲等水生昆蟲,在魚種階段逐步馴化其攝食魚漿、鰻料等人工飼料,規格5cm的長臀鮠魚種,培育2個月左右,養成10cm左右的大規格魚種時即可放入成魚塘飼養。
(3)成魚飼養
養殖長臀鮠的成魚池塘面積以2000~4669m2為宜,水深要求1.5m以上。主養的池塘養殖密度為1000尾/667m2左右,并適當搭配混養少量鰱、鳙魚,攝食水中浮游生物,以控制水質。也可作為搭配品種混養,如與鰻魚、鱖魚、加洲鱸魚等混養,放養200~300尾/667m2。主養池塘的飼料以冰鮮魚為主,拌入鰻料,也可以搭配一些花生麩、豆餅等,養殖過程中應注意加強水質管理,保持水質清新,及時換水,水溶解氧缺乏時必須開動增氧設施,以防浮頭死亡。
5.市場需求分析
該魚生長快,當年繁殖的魚苗養殖1周年體重可達到500g/尾的上市規格。池塘主養單產可達400~500kg/667m2,按市場銷售價格100元/kg,可獲收入4000~5000元/667m2,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且該魚個體大,含肉率高,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豐富,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催乳和滋補功能,是質優價高的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市場前景看好,值得推廣養殖。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