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美國大豆協會與浙江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合作進行兩階段投飼試驗,以評估利用美國大豆協會小體積高密度網箱養殖技術和采用膨化水產飼料養殖大黃魚的生長性能。試驗的目的是測定大黃魚的生長表現,是否因在魚種生產期間采用蛋白質和油脂較高的飼料而有所增進,并與美國大豆協會的43/12標準海水魚養成飼料進行比較。
材料與方法階段一試驗第一階段采用六口體積?.25立方米的網箱(1.5米×1.5米×1米)在浙江省寧波象山的海灣育苗場進行。網箱是以網衣制成,箱頂為硬式框架并加設遮光蓋。六口網箱以2500尾/網箱的密度放養2克的大黃魚。
在所有試驗網箱均投飼美國大豆協會47/15(47%粗蛋白和15%油脂)海水魚種膨化飼料。該47/15飼料是由美國大豆協會設計配方并由上海大江水產飼料廠生產。開始投飼的飼料粒徑為2.0毫米。魚的投飼是依環境和潮汐的條件,以飽食投飼法每日投飼三至四次。當魚長至5克時第一階段試驗結束。
階段二將第一階段的試驗魚集合在一起并隨機選擇9600尾,以200尾/立方米的密度重新放養在六只體積為8.0立方米(2米×2米×2米)的網箱中,以養至約40克的魚種。網箱是以網衣和框架制成并設有遮光蓋和投飼框,以便投飼膨化顆粒飼料。網箱以兩行排列,每一網箱四周與其它網箱的間距為一個網箱的距離,以利水體交換。
三口試驗網箱的大黃魚繼續以美國大豆協會47/15海水魚魚種飼料投飼,另三口試驗網箱則改投美國大豆協會43/12海水魚成魚飼料。兩組投飼的飼料皆為膨化浮性顆粒料。所有試驗網箱的魚皆以飽食投飼法每日投飼三次,在試驗開始一個月后每日投飼兩次。每試驗組重復網箱的投飼量均完全相同。每投飼組的重復則隨機分布在六口試驗網箱。
試驗管理是以美國大豆協會小體積高密度網箱養殖技術為模式進行。所有試驗網箱在每月的同一天打樣一次。試驗結束時所有試驗網箱的魚均須收獲并測定魚的平均體重,毛產和凈產量,飼料系數和成活率。
結果第一階段試驗第一階段試驗的大黃魚投飼47/15飼料從2001年6月14日養至7月13日,共30天。大黃魚在此其間由2.2克長至平均5.7克。投飼47/15飼料的六口重復試驗網箱魚的平均飼料系數為1.20∶1。平均成活率為99.6%。
第二階段試驗在六口體積為8.0立方米試驗網箱的大黃魚從7月14日養至10月15日共93天。投飼47/15飼料的大黃魚在該期間由5.8克長至42.4克(見附圖)。平均飼料系數1.66∶1,成活率84.7%。投飼43/12飼料的大黃魚在該期間由5.8克長至42.8克。平均飼料系數1.62∶1,成活率85.6%。兩試驗組的生長、成活率和飼料轉換率并無顯著差異(P>0.05)。
兩投飼組的凈收入和投資回報率則有顯著差異(P<0.05)。投飼43/12飼料組的凈收入為人民幣125.7元/立方米,其投資回報率為55.6%。而投飼47/15飼料組的凈收入為人民幣109.3元/立方米,投資回報率為46.3%。采用47/15飼料的凈收入和投資回報率降低,是因與43/12飼料(人民幣4.8元/公斤)相比,其成本(人民幣5.9元/公斤)高了23%,成本較高是由于飼料中含較多的魚粉。43/12飼料因采用大豆粕取代部分魚粉,所以成本較低。
小結與總結試驗結果表明,大黃魚種養殖最初的30日投飼47/15飼料展現出良好的生長性能及成活率、飼料系數,但在試驗30日后其生產表現并未因47/15飼料而有所凸顯。在第二階段共93天的試驗,投飼47/15和43/12飼料的生長表現、成活率和飼料系數相當。47/15飼料的成本高了23%,當魚長至5克以后采用成本較高的飼料顯示并無優勢。43/12飼料采用成本較低的大豆粕取代部分魚粉,故產生了較佳的凈收入和投資回報率。美國大豆協會建議,養殖2~5克大黃魚種可采用47/15飼料,再采用43/12飼料將大黃魚從5克養至上市規格。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