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做好魚池的早春管理,可有效地把握全年漁業生產的主動權,從而達到降低養魚成本,提高養魚經濟效益的目的。
1.提高水溫。初春魚池的水深應控制在0.6米~0.8米,使水溫能較快地升高,促使魚類提早開食。開春后要勤灌水,對保水力差的漁池,在加注新水時不要一次加水太多,以防水溫驟降。如遇連續陰雨的天氣,要適當增加水深,以防漁池水溫變化的幅度過大。
2.調節水質。若發現水質老化或水質偏酸性時,可以向池塘中注入0.2米深的新水,每畝水面用20千克~30千克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潑灑。水體清瘦時,應適當施一些腐熟的有機肥,以保持水體有中等肥度,水體透明度應保持在0.3米~0.4米。
3.盡早開食。開春后要進行引食馴化,先用5天~7天的時間在食場的周圍撒入少量碎細料進行誘食,以后逐步縮小馴食范圍,直至將馴食范圍轉移至食場,這樣可提高飼料的利用率。若發現從池底到水面出現多處小面積混濁,則說明漁池中的魚類處于饑餓狀態,應及時投喂飼料。當表層的水溫上升到10℃左右時,魚類就開始少量攝食,此時,每天或隔天投餌一次,每次的投喂量為夏秋季投喂量的1/6。
4.有病早防。魚類如果長期處于饑餓狀態,會導致其生長停滯、疾病增多。因此,加強前期養殖管理是增強魚類抗病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另外,漁池早春注水時,應盡量注入新鮮的井水,因為這種水所帶的病原菌較少,有利于減少魚病的發生。
春季成魚池常見的魚病主要是水霉病,可用食鹽和小蘇打合劑化水后全池潑灑來防治;車輪蟲病、斜管蟲病等寄生蟲病也經常發生,可以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5∶2)合劑化水后全池潑灑來防治。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