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幾年,鱸魚已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養殖品種,特別是在蝦池中養殖,時間短、見效快,該技術正在大面積推廣。
準備養殖池池子的大小以1.3~2公頃為宜,水深要求在2米左右,池底泥、沙質皆可,池中間最好挖深排水溝,并保證養殖池周圍沒有污染。利用冬閑時節將蝦池表層淤積的黑化層用推土機刮去,讓池底在日光下充分暴曬,然后每1/15公頃(1畝)用50~60千克生石灰清池。
肥池及放養鱸苗3月下旬進水,施有機肥,繁殖蝦池中的基礎餌料。選擇規格在150克左右,體表無掉鱗、無外傷、對外界刺激反應較靈敏的健康鱸魚苗放養。這樣,經過3~4個月的精心喂養,至9月份可達到500克/尾以上,養殖成活率答95%以上。鱸魚苗最好于5月份放養,每1/15公頃投放800~1000尾。投放前,用濃度為0.2~0.3毫克/千克的敵百蟲溶液浸洗3~5分鐘,去除寄生蟲。使用敵百蟲要加倍小心,因為鱸魚對敵百蟲很敏感。
投餌主要投喂鰣魚、沙鉆、冷凍雜魚蝦,并間隔投喂子蝦(冷凍),投喂量以魚體重的8%~10%為宜,每天投喂兩次,分別在早上和傍晚進行。每15~20天測量一次鱸魚的體重,并根據體重調整投喂量。投餌的餌料要沖洗干凈,防止污染池水,必要時要切成小塊,以便鱸魚取食。
馴化對鱸魚要進行馴化,可在蝦池的一處選擇一個設施場所,每天定時在早上5~6時,下午5~6時進行投喂,使其形成條件反射。投喂時先投少量餌料,以吸引鱸魚取食,待大多數魚集群取食時再多投,直至有70%~80%的魚飽食時為止。如此經過20天的馴化,池養的鱸魚就會定點取食。
控制水質鱸魚苗入池前,水位控制在1.0米,然后每天添加5~10厘米的水。5月底開始少量換水,一般每5~7天換水1/3,6月下旬后換水量逐漸加大,每天換水10~15厘米,7月下旬后,每天換水1/4~1/3。同時,經常注意池塘中水色的變化。
防治病害要在鱸魚設施場所打樁掛藥袋,消毒殺蟲。不定期地在餌料里摻拌藥物,以達到防病的目的,并經常觀察,發現病魚、死魚,及時診斷,對癥下藥。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