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水
1、水源和水質:池塘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質良好,容氧量較高,不含有毒物質。
2、面積和水深:要求池塘面積2—8畝;水深1.5—3米為宜,條件較差,要進行改造,既淺改深,小改大,死水改活水。
二、魚種放養
1、魚種來源。魚池放養的魚種,主要由養魚戶自己培養。
2、魚鐘的質量。要求規格一致,背部肌肉厚,色澤鮮明,無傷,無寄生蟲,逆水性強,離水后放在盆中鰓蓋不張開,尾不彎曲,跳動不止。
3、魚種放養的時間。冬季成魚起種后即進行清塘消毒,并在2月底前放養完畢。魚種放養須在晴天進行。放養前對魚種進行消毒。草魚須進行免疫處理。
三、施肥和投飼
1、施肥。池塘施肥,分施基肥和追肥兩種。
(1)施基肥:一般采用有機肥料,糞肥、綠肥等。施基肥量大,應一次施足,視池塘肥廋按每畝施腐熟肥250-500公斤不等。肥水池塘和養魚多年的池塘,池底淤泥較多,可少施或不施
(2)施追肥:A、施有機肥:追施有機肥應掌握及時、少量、多次的原則。施肥數量和次數隨水溫、天氣、放養的種類不同而異。一般施肥量每畝每次應掌握在25-100公斤左右。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一般在25-40厘米為宜。B、施化肥:一般每畝塘平均水深1米以上,每次施尿素1公斤,過磷酸鈣3公斤,或者碳酸氫氨4公斤,鈣鎂磷肥4公斤。先把磷肥溶化在20-30倍的水里,再把氮肥放進去溶化后,全池潑灑。其溶解磷肥和氮肥的次序不能顛倒。每年6-9月期間,水溫在20-30度時,根據水色、天氣、魚的生活情況,可每隔5-7天施一次。上午9時至下午2時施完,使透明度保持25-30厘米。陰天、雨天或天氣悶熱時不施。
2、投飼
(1)飼料計劃和分解,要根據季節、天氣和魚類的活動及吃食情況,進行科學投餌。
(2)投飼技術,投飼堅持“四定”的原則,既定質:飼料要新鮮、適口,盡可能提高營養價值,不喂腐爛變質的飼料,以防發生重病;定位:投喂飼料須有固定的食場,架設浮性或沉性餌料臺,這樣便于檢查魚的吃食和消毒,防治重病;定時:一般每日投喂1-2次。即上午9-10和下午4-5,各投喂一次;定量;每日投喂的數量,要求做到均勻,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響魚類的消化和生長。每日的實際投飼量則須根據魚的吃食情況,天氣、水質等具體條件靈活掌握。投飼后,一般以4小時內吃完為準。
四、池塘管理
1、經常巡塘,觀察池魚動態。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酷暑季節,天氣突變時,魚易發生嚴重浮頭,還須在半夜增加一次巡塘。并做好記錄。
2、保持水面和水質清潔。魚池每日要堅持撈除水中污物和浮膜、殘渣、剩餌。割去池邊雜草,及時撈起池中的死魚,挖坑埋掉以免污染水質。
3、適時加注新水。保持適當水量,平時要隨著魚體成長,結合調節水質,適時增加池塘水量。根據情況,有條件的,十天或半月注水一次,以利魚類生長。旱季應做好防旱工作,雨季應做好防逃工作。
4、做好池塘養魚記錄,記錄的內容:(1)日期:年、月、日。(2)天氣:晴、云、陰雨、風等。(3)氣溫和水溫:一般每日測兩次,日出前測一次,代表晝夜中最低溫度,午后2-3時測一次,代表最高溫度。(4)水色變化。(5)放魚、捕魚記錄:包括種類、數量、總重量,平均重量、最小和最大重量。魚種平均長度、最大和最小長度。(6)浮頭、魚病情況及防治措施和抽樣情況(包括抽樣尾數、每尾魚的長度、重量、平均長度、重量等)。(7)施肥、投草、投飼記錄:種類、數量、投放時間、吃完時間等。(8)注、排水記錄:注、排水時間和注排水量。(9)開增氧機時間和使用時數。
5、防治魚病。實行“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做于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則。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