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長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蘇內陸地區,由大眼幼體培育成200只/千克左右幼蟹的技術已被很多養殖戶掌握,但是畝產量有高有低,500克大眼幼體的單產也是如此。筆者在三年的培育過程中畝產量可穩定在100千克左右,500克大眼幼體培育成的幼蟹可以穩定在75千克左右,現將主要技術總結如下。
1.選池:面積以3畝左右為好,在按河蟹養殖池建造的同時,內埂用尼龍紗布網護坡,防止蟹苗穴居規格小影響產量,也防止第二年挖苗出售時破壞池埂。池埂四周用1米高的大眼密網圍攔,以防青蛙等敵害生物的侵入,大面積連片培育池還要扎些稻草人恐嚇飛禽。
2.清塘:如果是新開挖的池塘,每畝水深30厘米用30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如果是上年培育塘,將苗種出售后先將池塘整理后加滿池水,每畝1米水深用
35~50千克漂白粉,一星期后用水體解毒劑去掉余氯,否則當年幼蟹產量受影響;如果用菊酯類清塘劑的話,池水不能外排,清塘后15天用30~50千克/畝生石灰化水再清一次,在生石灰用后7~15天用水體解毒劑去掉余毒,否則當年產量不高、規格不大,幼蟹體質還差。
3.栽水草:池塘清塘去毒后要栽水草,水草種類有沉水類的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金魚藻及漂浮性的水花生、水浮蓮、浮萍等。沉水草類占池底面積70%以上,漂浮性水草占水面積50%以上。
4.大眼幼體投放:土池大眼幼體與天氣同步,根據幾年來的經驗投放時間選擇在5月20日~6月20日,本人偏向放6月以后的苗,畝放大眼幼體750~1250克。聽好天氣預報,連續3天晴好就可放苗;如遇陰雨天氣,大眼幼體入池后就要拋灑粒粒氧,當天晚上再用一次,用量為200克/畝;如果因下雨引起水體渾濁,雨停后還要用凈水劑使池水澄清。在大眼幼體投放的前兩天用豆漿肥水,池水水深30厘米每天用500克/畝黃豆豆漿。大眼幼體運到后將裝苗袋拿出放在池埂邊適應幾分鐘,然后用苗種浸泡劑浸泡5分鐘,這樣將會減少一、二期仔蟹上岸現象。大眼幼體沒有完全變成一期幼蟹前每晚8點后每畝用200克粒粒氧,變態后根
據幼蟹在水草上的情況合理使用粒粒氧,這樣將大大提高大眼幼體變態成活率和一、二期仔蟹的成活率。
5.養殖管理
(1)水質管理:大眼幼體入池 后隨時觀察水體溶氧情況,待變態后逐漸加水至80—100厘米,水深穩定后根據水質情況適當換水,每天換水量不超過1 0厘米,先放后加,晚上進行;同時用生物益水素、EM活水素、生態寶養水,這樣培育的幼蟹體質健壯、青殼白板,再不會有纖毛蟲、藻類著生現象。
(2)投喂管理;肥水放苗就是培育活性餌料的一種方法,大眼幼體入池后按照500克大眼幼體用500克豆漿和500克煮熟魚糜混合后潑灑投喂,變態后可用魚糜和一號開口料投喂,投喂量為大眼幼體重量的2~3倍,投喂次數為早、晚、半夜三次。變成三期后改喂二號配合飼料,一個月后搭配投喂煮熟或發芽的小麥,早晚投喂兩次,投喂量以當次投喂時前一次投喂的飼料不剩為宜,根據天氣情況適當增減。長期用綠源剛原露活水素拌料投喂,一直投喂到12月底直到幼蟹不吃,如此培育的幼蟹開春后蛻殼早、生長快、養殖成活率高。
6.捕撈銷售:到10月底就要將池里水花生打攏堆在一起,每堆水花生濕重不低于20千克,每畝水面不低于30堆,當有客戶需要苗時,只要用網在水花生堆里兜兒下就可以了。這樣捕撈不損傷幼蟹,幼蟹下池前經過簡單的處理將不會出現爛肢、腐殼、水霉等病癥。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