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虹鱒魚因其成體沿側線具有一棕紅色縱紋,如同彩虹一樣而得名。虹鱒魚具有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刺少肉多,人工繁殖簡便等特點,目前已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向世界推廣的優良四大淡水養殖品種之一,被列為高檔魚。大面積實踐證明,在流水中飼養,每畝年產鮮魚3—3.5萬公斤,經濟效益極為顯著。因此,積極發展虹鱒魚人工養殖前景誘人。北京懷柔、甘肅榆中等地均養殖成功。
一、魚場條件 虹鱒魚屬冷水性魚類,其正常生長水溫為1℃—24℃,最適水溫為14℃—16℃;要求水中含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8。凡符合以上要求的地方均可修建虹鱒魚場。它既能在池塘中養殖,更適合山洞溪流、地下水、水庫底層水以及冷泉水養殖。建場地要求有一定的坡度,以利進排水,同時水的落差有利于自然增氧。每個養魚池的面積100—200平方米,水泥結構,長方形,有利投餌、管理和控制魚病,并可使水流均勻流倒水池各地,以符合虹鱒魚喜逆游的特性。魚池若能依山而建則更為理想,進出水口處安置攔魚柵。
二、人工繁殖 虹鱒魚親魚一般2—3齡性成熟,每年產卵一次,每尾產卵1000—3000粒。繁殖始期每年始于12月。
1、親魚培育 親魚池要求底質砂礫,水深1.5米,水流0.05個流量(100平方米每秒5升)。放養密度1—3尾/平方米,雌雄比為1:1。虹鱒怕光,每天光照控制在12小時以下。在周年培育中,飼料配方隨性腺發育階段而改變平時動物性飼料占總量的20—30%,采卵采精前及采卵后要提高到50%—60%。飼料投喂量為體重的0.5%—2.0%。
2、采卵授精 雌魚用尾鰭在緩流淺水處挖坑筑巢,且體色漸暗,泄殖孔紅而突出,腹大而柔軟,此時用手摸如有游離卵粒感覺,輕壓有卵粒流出,說明雌魚已成熟。雄魚體色變黑,體表粗糙,泄殖孔周圍柔軟,輕壓魚腹可見白色精液流出,一般水溫在1℃—11℃開始采卵,5℃—9℃為采卵盛期,采用擠壓法。具體做法:一人抓住雌魚使其頭部向上,腹部朝下,對準接卵盆。一人用手將清洗干凈的盆,沿生殖孔方向輕壓卵巢后緣,魚卵流入盆中。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將雄魚精子擠入盆中,用羽毛攪拌30秒鐘,使二者充分接觸隨即加入少量淡水,稍加攪拌后,靜置2分鐘,之后加入多量淡水,靜置4小時后,即可將受精卵倒入盤內進行孵化,全過程須遮光進行。
3、孵化方法 用木料、水泥或塑料制成200×40×37立方厘米的水槽,孵化盤規格為33×33×1.6立方厘米,將盛卵的孵化盤疊放在水槽中。最上面的孵化盤蓋一空盤并壓一重物防止漂游。孵化室內要遮光。孵化適宜水溫7℃—13℃,最適水溫8℃—10℃,水流量每分鐘10—20升。注意,在整個孵化過程中要及時清除壞孵,并每周用1%福爾馬林或2%的食鹽水消毒魚卵1次,每次30分鐘,有助于提高孵化率。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