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水質肥沃的水庫里,利用網箱進行不投餌培育鰱鳙魚等魚種,不僅切實可行,而且具有不占魚種塘,不花魚飼料,成本低等優點。在不投餌情況下,利用網箱在水庫里培育一尾13cm左右的花白鰱魚種,成本不到0.10元,而在池塘內培育同樣大小的一尾魚種的成本在0.10元以上;產量按畝折算,約合15萬尾/畝以上,是內塘的 30-40倍。因此,水庫網箱不投餌培育魚種,不僅可培育出大規格魚種,而且成本低,效益顯著。
水庫網箱不投餌培育魚種之所以成功可行,是有其生態生理依據的。從生態角度來說,由于水庫是一個相對大的水域,水的流動性使網箱里的各種生態因子和餌料能始終保持恒定,不會因為魚種的密集大而發生太大的變化。從生理角度來說,,由于最高密度集中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活動量減小,增加了營養積累,有利于魚類的生長。現將其主要培育技術介紹如下:
一、網箱的選擇。網箱常用的材料是聚乙烯網片。網片以面積30m2~50m2、深2m~ 3m為宜,太大了不便管理。網目的大小視投放的魚苗規格而定,最好是隨著魚體的長大而多次更換。如4cm的夏花要用網目為 1.1cm的網箱,魚長到13cm左右時,可改用網目為3cm的網箱。
二、地點的選擇 通常情況下,網箱應選擇在風平浪靜,背北向南,水深在4m左右的庫灣,因為這些地方浮游生物的密度大,魚類的適口餌料多。如有可能,最好還能有一定的水流作用,但當水流的速度達到2m/s時就不行了,因為這時魚會頂流游動,消耗能量,不利于魚類生長。
三、網箱的密度 即使在水質較肥的水域,網箱的面積也不宜超過水域面積的1%,網箱的間距不應小于30m,因為不投餌、不施肥,自然生態環境里的浮游生物畢竟有限。
四、密度與搭配。魚苗的放養密度和品種搭配,與水庫中浮游生物的組成、數量多少及網箱內外水體交換量相關。一般講,每立方米水體以放200~300尾夏花為宜。品種搭配上,在水質很肥、小型浮游生物多的情況下,主養白鰱;在大型浮游生物占的比重大時,應以花鰱為主。
五、日常的管理 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檢查網箱。網箱在水中放置時間稍長,就會有很多的附著物,其主要組成是絲狀藻類和一些光滑的膠質體。這些附著物會堵塞網箱的網眼,阻止網箱內外水體的交換。因此,要經常進行清除。清除的方法主要有機械沖洗 (半個月一次)、日光曝曬、生物清除(混養一些吃這些附著物的羅非魚、團頭魴)、化學清除(用銅鹽處理網片)、沉箱(沉入水下3~ 5m,使附著物停止光合作用)等。
摘自《漁業致富指南》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