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類在養殖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疾病,在用藥物治療時,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這是因為藥物的治療效果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此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十點”提高魚藥治療效果的建議,僅供廣大養殖戶在用藥時參考。
一、準確診斷魚病、對癥用藥 對癥用藥是提高藥物治療效果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尤其是對一些易混肴的魚病(如:中華鳋寄生引起的爛鰓和細菌感染引起的爛鰓等)要認真查清病因、對癥用藥才能起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二、準確丈量水體、計算出準確的用藥量用藥量不足,達不到治療的預期效果或者根本無效;如果用藥過量,則可能會引起魚類中毒,加重魚類的病情,形成藥害,因此準確用藥是十分重要的。內服藥物的劑量應根據在池吃食魚的總重量進行計算或者根據日投飼量進行計算,
三、搞清楚不同魚類對不同藥物的敏感性 為避免藥害的形成,用藥前首先要摘清楚不同魚類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如烏鱧對硫酸亞鐵較為敏感、無鱗魚類對敵百蟲較為敏感,如果使用這些藥物后,不僅治不好魚病反而會使養殖對象中毒造成死亡,因此,在用藥時要分清養殖對象,不能使用那些對養殖對象敏感的藥物。
四、注意藥物之間的拮抗和協同作用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混合使用時,可能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即:拮抗作用,使藥效互相抵消而降低效果;協同作用,使藥物相互反應而增強藥效。所以,在用藥時不能隨意的淚用藥物,以免形成拮抗或協同作用而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若確實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相互混用時最好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才能使用。
五、全池潑酒藥物時最好先喂食后潑藥因為藥物潑灑后魚類的食欲會下降;另外,最好是在晴天上午的9:00-10:00點或下午4:00-5:00時用藥,避免中午陽光直射時用藥,因為氣溫越高,藥物揮發就越快,藥效的時間就越短;還有陰雨天不宜用藥(一些可以釋放出氧氣的藥物除外),因為陰雨天光照太差,用藥后容易導致魚池缺氧。
六、潑灑藥物時一定要均勻 對一些難溶有殘渣的藥物(如:漂白粉)一定要過濾掉殘渣,以免殘渣入池被魚類誤食而中毒形成藥害。
七、潑灑藥物的方法 應從上風處開始逐漸向下風處潑灑,并且人要站在上風處,這樣做可借助風力的作用使藥液很快在池水中分布均勻,同時又注意到了用藥人的安全。
八、不定期的更換藥物的品種 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治療魚病時,開始效果會很好,但是時間長了以后藥效往往會減弱,這是因為病原體對藥物產生了抵抗力,即耐藥性。因此,要不定期的更換藥物的品種進行交替使用,這樣可避免病原體對藥物產生抵抗力。
九、投喂內服藥餌時先投喂部分正常的飼料 讓健康的魚先吃飽后再投喂帶藥餌的飼料,以保證那些已生病但還有一些食欲的病魚能吃到藥餌,達到藥物治療的效果。
十、溶解或配置藥物的容器要用塑料桶或木桶 不能用金屬容器,因為大多數魚藥都是化學物質,易與金屬發生化學反應從而改變藥物的成分和性質,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摘自《漁業致富指南》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