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進入秋季后,天氣轉涼,水溫漸漸下降,魚類的生長速度逐漸變慢,但此時水體的致病細菌減少,魚類發病少,因此,秋后是魚類生長和育肥的黃金季節。
(1)秋季氣候溫和,是魚類育肥的好時期,此時,需要大量投飼施肥,以保證不同食性魚類的攝食需要。飼料投喂量原則上是根據魚類的攝食情況決定,即魚類吃多少就喂多少,保證量足,同時堅持定時、定點、定質、定量。主養草食性魚類的池塘,應先投喂青飼料后投喂配合飼料;而主養鰱鳙魚的池塘,應以施無機肥為主,做到勤施、少施,一般每5—8天施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1畝)施尿素2公斤、磷肥3公斤,要求施肥后水色呈黃綠色或油綠色。進入冬季后,水溫較冷,此時原則上不投飼施肥,但是,在水溫7℃以上時,應適當投飼,使魚不落膘,安全越冬。
(2)秋季投飼施肥較多,魚類吃食旺盛,水質變化快,應精心管好水質,保證魚類安全生長。通常情況下,每周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10—20厘米,保持水深在1.5米以上;密度較大的魚塘,應在每天中午開增氧機1—2小時。冬季水溫低,溶氧量高,可適當減少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肥、活、爽,給魚類一個適宜的環境。
(3)繼續堅持巡塘,在天氣異常時,每天巡塘3次以上,發現魚浮頭時,要立即采取措施,及時清除殘餌和水面異物,保持食臺清潔衛生;發現死魚及時撈出,并針對死魚情況查明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注意防止敵害生物的危害和人為偷魚和破壞。在秋季,還應根據魚類的生長情況合理輪捕上市,降低密度,促進魚類生長。
(4)秋天以后,雖然魚類發病減少,但是因增加投飼施肥,水質變化快,因此魚類仍會發生疾病,所以還應做好魚類疾病的預防工作。除把好飼料質量關,做好池塘環境衛生工作外,還應定期潑灑魚藥和投喂藥餌進行預防。一般每月潑灑強氯精1次,每次使池塘水體呈0.3毫克/升濃度;或用生石灰對水潑灑,每次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公斤。同時,每月投喂痢特靈藥餌或磺胺類藥餌1次,每次投喂1—2天,每天喂1次。發現魚病,及時診斷病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治療,防止魚病傳播。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