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池塘建造要求
1.池塘要求 池塘底質以軟泥質為佳。面積從半畝到幾畝均可,以小型池管理更方便。池堤高0.6米以上,堤頂內側四周圍欄,圍欄高1米,選用20目網布制成,防大彈涂魚逃跑及有害動物的侵入。池塘進排水口設攔網,網目選擇80目以上。
2.池溝 沿池長方向,每隔2米開挖水溝(池溝),池四周也挖溝(邊溝),溝與溝都相通。溝寬1.0米,溝深0.3-0.4米,邊溝要略深于池溝,溝底應向池的排水口方向傾斜,以利于排水及魚苗的收集。這樣池底灘面被溝劃分為數塊埕面(坪),埕面須整平。
3.布設產卵器 選陶瓷管制作的圓柱管,直徑10厘米,長度50厘米,水平放置于池溝中,每隔2米放置1個,注意陶瓷管光滑的一側朝下,粗糙的一側朝上,便于粘附卵子。
二、清塘除害與底棲硅蕉繁殖
1.清塘 提前20天左右進行(一般在4月底到5月初),帶水清塘,每畝施生石灰75千克或用漂白粉10千克,殺滅敵害。
2.培藻 施藥一周后,將池水排干,然后在坪面上均勻撒上米糠(每畝40千克,注意不能堆積),注人海水,保持坪面上的水位5'-'10厘米,由此進行底棲硅藻的培植。若是新建的池塘,每畝施經發酵后的雞、豬糞40千克與米糠20千克,培植底棲硅藻效果會更好。3-5天,底棲硅藻就能繁殖起來。
三、育苗用親魚的選擇與放養
1.放養時間 當坪面上底棲硅藻長好,呈褐黃色的“油泥”狀藻床,即可放養大彈涂魚親魚。選擇性腺發育接近成熟的個體作為親魚。一般浙南沿晦自然生長的大彈涂魚的繁殖期為6,-,8月份,繁殖盛期為7~8月份;池塘養殖的大彈涂魚繁殖盛期為8月上、中旬。因此親魚的放養時間以5月中下旬為宜。
2.親魚規格 雌魚體重25克左右,雄魚規格20克左右。規格大的懷卵量多。
3.雌雄鑒別及搭配 非繁殖季節雌雄鑒別比較困難。但繁殖季節可從泄殖乳突的外觀鑒別雌雄,雌魚泄殖乳突大而圓鈍、呈紅腫;雄魚泄殖乳突狹小、呈尖長狀。雌雄比例1:1為宜。
4.親魚放養密度 每畝放養1000-2000尾為宜。
四、親魚的培育管理
親魚入池一段時間(約半個月)后底棲硅藻剩下很少時,需要施肥重新培植。方法是排池水露出坪面(溝中仍留有積水0.3米),曬坪數日,注意排水曬坪應關注天氣預報,如遇下雨天,坪面上的藻床會被沖壞。曬坪應曬至坪面出現龜裂,然后每畝均勻撒投米糠20千克(注意不能堆積于一處、也不能投到大彈涂魚穴居的洞口上),進水保持坪面水位5,-,10厘米,培植底棲硅藻。也可每畝帶水施尿素1.5千克加過磷酸鈣0.5千克,同樣能起到培植底棲硅藻的良好效果。除底棲硅藻培植期外,平時宜在保持池水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微流水促使彈涂魚的性腺發育成熟。
五、產卵與孵化
經過一段時間(半個月到1個月)的培育,性腺發育熟的親魚開始產卵。大彈涂魚的產卵活動比較特殊,雌雄魚配對在洞穴中的“產卵室”或陶瓷管產卵器中產卵、排精。同一池中親魚的產卵時間持續半個月以上。產卵、孵化期間,一般不換水,但要適量加水。產出的卵約經4-5天孵化出魚苗。
六、魚苗培育
剛孵化的仔魚苗很小,5天后長~0.35--0.4厘米,此時才開始攝食(如微型浮游動物、貝類擔輪幼體、酵母、細菌和有機碎屑等)。魚苗長至0.5厘米左右時,能攝食輪蟲和小型橈足類幼體。魚苗從0.5厘米長至1.6厘米階段,以動物性餌料為主食(如輪蟲、橈足類幼體、鹵蟲無節幼體等)。魚苗長至2.0厘米左右時,已營穴居生活,轉食底棲硅藻為主,兼食橈足類和泥土中的有機碎屑。
初期魚苗除攝食池水中的浮游動植物外,宜適量投喂豆漿作為輔助餌料(每天遍灑1,--2次)。
魚苗培育前期不換水,只添加水。坪面上水位超過0.3米時,開始適量換水。以后的換水根據水質的情況靈活掌握。坪面上的水位控制在0.3米以下為宜。
魚苗培育期間,每月應施追肥2~3次,每次施追肥后的3天內不換水。追肥的方法:①畝施尿素1.5千克+過磷酸鈣0.5千克;②畝施米糠10千克。魚苗培育過程中若發現池水中餌料不足,應及時施追肥培餌或人工投餌(如豆漿、蛋黃、蝦片、輪蟲、鹵蟲、橈足類等)。一般經過2個月左右的培育,魚苗可長至1.5厘米以上,可出池另行養殖,也可在原池繼續培育。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