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監利縣柘木鄉養殖戶楊建華,去年承包一口18畝精養池,他采用網箱有土養殖黃鱔,設置網箱72口,凈面積3685平方米,投放鱔種,飼養6個月。起捕黃鱔4600多公斤,銷售收入23萬元,總支出12.3萬元,其中苗種5.2萬元,飼養5.3萬元,請工花錢0.5萬元,承包費0.5萬元,利息0.8萬元,年底純收入達10萬元。他的黃鱔養殖基地2002年被縣水產局定為科技興漁樣板點。他的操作方法是:
一、網箱建造:每口網箱面積在100-200平方米,池深1.2-1.5米左右,中央平臺上種植挺水植物,如浮萍或水盤根草等,供鱔魚隱蔽、遮蔭、改善魚池環境。
二、投放鱔種:投種前7-10天,每平方米用生石灰0.2公斤清塘消毒。選擇無病無傷、背側深黃色并帶有黑褐色斑點,每尾體重20-30克,每平方米放養量以100尾約3公斤為宜。放養時要注意水溫差的控制和調節。
三、投飼和管理:黃鱔以肉食性為主,人工投喂可用蚯蚓、小魚蝦、螺蚌等,也可采購鱔魚配方飼料。6-8月日投餌率為黃鱔總重的3-5%,8-10月投餌率為10%,高溫季節要多投勤投,一般每三天要換水一次,特別是夏季高溫時期,一天換一次水。
四、常見病的防治:梅花斑病,此病一般在7月中旬發生,在網箱池里放養4-6只癩哈蟆,將頭皮剝開,用繩系好,在池內反復拖幾次,1-2日可治愈。爛尾病每平方米用呋喃唑酮0.2-0.3ppm全池潑灑。細菌性皮膚病,每平方米水體用紅霉素25萬單位全池潑灑1次;每50公斤黃鱔用磺胺噻唑0.5克與飼料摻拌投喂,每天1次,3-7天為1個療程。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