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要提高魚的產量,應抓緊進行魚塘的冬改,改善養魚設施,增強蓄水養魚能力。現將科技示范戶冬改魚塘四新法介紹如下:
一、淺改深 可結合冬修水利挖塘清淤(底淤應留30厘米厚),加高培厚塘埂。淤泥多者,還可作為塘邊種植魚用青飼料的基肥。挖后,使淤積的淺塘水深增至2.5米以上,既可增強蓄水抗旱能力,又可高產混養,減少魚病、防止魚浮頭泛塘。
二、小改大 可拆小塘埂并大塘,或把“臥牛坑”式塘擴大加深。一般可擴至3畝左右。如果塘底、塘埂滲漏,可挖出滲漏層30厘米,回填粘土夯實;有條件可用塑料膜鋪墊,以提高防滲效果。這樣,可使“寬水養大魚,保水又保肥,提高輪捕率,及早增效益”。
三、死(水)改活(水) 對于“望天接”式的缺水旱塘,除擴大加深外,還應因地制宜廣辟水路,增修攔蓄、引灌、排洪工程設施。如攔蓄地面徑流或引入河、湖、庫、堰等無污染的水源。這樣,可使“死塘改活塘,水滿魚兒旺,水質活、清、爽,高產有保障”。
四、搶(險)改防(洪) 為防止汛期逃魚及垮埂之險,保證養魚高產穩收,應把塘埂頂加高至歷年最高水位50厘米以上。并要加寬埂頂至2米以上。埂身內坡應修為1∶2.5,外坡修為1∶2,有條件還可用石砌內壁,以防風浪襲擊。同時,在埂一端根據地形修好溢洪道,安置防逃魚網,確保塘魚安全。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