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冬放魚種不僅能提高成活率,還可促進早春生產,使魚增重快、獲利早,增加收入40%~50%。 其主要技術措施是:
一、池塘“五改”。即小改大、淺改深, 死(水)改活(水),漏(水)改保(水),搶(險)改防(洪)。若有條件,修建高產魚塘更好,以保證有良好的養魚設施。
二、清塘消毒。宜在晴天進行。清塘方法有兩種:一是干法清塘(留水深10厘米),即每畝施用生石灰 80~100公斤,或施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4~5公斤。二是帶水(留水深1米)清塘,即每畝用生石灰150 公斤或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2公斤,加水溶化潑灑全池。清塘消毒7天后,方可放魚。
三、肥水下塘。清塘后即施基肥,畝施250~500 公斤人畜糞(新建的池塘可多施,肥塘可少施或不施)。施肥后,要灌注冬水,以培育天然餌料。
四、適當早放。冬至到春節前后為放養佳季,所謂“臘水放養,魚種猛長”。此時水質穩定,魚體結實,片緊密,活動力小,人操作時魚不易受傷。同時,有利于防病和促進魚盡早生長。
五、精選魚種。要選擇規格大的魚仲,一般青、草、鰱、鳙、鳊、魴等魚種體長要達到15~20厘米。要求其背高肉厚,尾部肥胖,鱗片完整,鰭條無損,體色鮮亮,無病無傷,跳動有力。
六、嚴格消毒。在晴天放養前,魚種要經過拉網鍛煉與消毒,可用濃度為3%的食鹽水浸泡15分鐘。有條件的可對18厘米以上的青魚種每尾注射稀釋后的青、草魚出血病滅活疫苗0.5毫升,18厘米以下的每尾注射0.3毫升,以防治出血病。
七、合理投放。水質肥的池塘,應以鰱魚為主,混養比例:鰱魚45%~60%,鳙魚5%,草魚10%。鯉魚10%,鯽、鳊、魴魚等各10%~5%。水瘦、青飼料多的池
塘,應以草魚為主,混養比例:草魚45%~55%, 鰱魚20%,鳙魚5%~10%,鯽、鳊、魴魚等各10%~5 %,畝放養量約1000尾左右。
八、加強管理。魚種放養后,水深要達2米以上,以利防凍。水溫回升平6℃以上后,應適當投餌,以促進魚種早日生長。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