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遮蔭納涼,防止泥鰍“夏眠” 當水溫超過33℃時,泥鰍就會躲在泥中或池底,不吃食,不活動,呈現出一種休眠狀態。在庭院養殖條件下,由于夏季陽光的暴曬,水溫上升很快,泥鰍會經常處于這種休眠狀態之中。所以,進入夏季要及時為泥鰍遮蔭納涼,防止泥鰍“夏眠”。
遮蔭的方法一般是在鰍池的上方搭建瓜棚。棚架的面積應大于泥鰍池的面積,以四周邊分別寬出池邊1米為宜。棚架的高度應控制在1.6-2米之間。
(二)提高動物性飼料的比例 入夏后,泥鰍進入生長旺季,要及時加大動物性飼料的投喂。水溫在25℃左右時,動物性飼料要占到50%左右;水溫升到30℃左右時,動物性飼料要達到70%左右。投喂的動物性飼料一定要新鮮,如果是冷凍的飼料,一定要待其充分化解后,達到池水溫度時再投喂。此外,還可通過安裝黑光燈,吊掛電子滅蚊燈等方法在夜間誘蟲誘蛾,以達到增加動物性飼料的目的。
(三)勤換水、巧施肥 一般每3-5天換水1次,換水深度5-10厘米,換水時間以下午2-3時為好。如果使用井水,換水時排水要快,注水要慢,以防水溫突變引發泥鰍得病。由于換水次數增多,池水容易變瘦。所以,應及時追肥,培肥水質。施肥以化肥為主,糞肥為輔。一般在換水后的次日每0.067公頃施尿素2-3公斤,時間在上午9-10時。糞肥每半月左右施1次,以發酵干雞糞為最好,每次每0.067公頃施肥150-200公斤。施肥時將干糞裝入破舊麻袋內,分5袋分別放于池子的四角和中央。這樣不但能保證肥效持續釋放,又防止了污染水體,同時泥鰍還可以鉆入麻袋覓食天然食物。
(四)防病與防逃 泥鰍的夏季病害主要是細菌性疾病。因此要有針對性地做好預防工作。一般每15天左右用1x1/1000000漂白粉或15x1/1000000生石灰全池潑灑1次,進行水體消毒。施藥期間要停止施用化肥。此外,夏季雨水較大,在大雨來臨之前,要及時在鰍池四周插上網片,以防止鰍池溢水逃鰍。面積較小的鰍池可用網片直接蓋上,四周壓牢即可。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