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美洲條紋狼鱸又名條紋石鱸、海狼鱸、線鱸。體修長,線條流暢。頭部較小,尾為正尾叉型。全身呈鮮明的淺白色。體背部上沿至體側中線有窄長黑色條紋7條,此為其主要特征,并因而得名。常見捕撈個體4.5~9千克重。原產于美國東部沿岸北緯38°58’~25°00’。
該魚屬廣鹽、廣溫性魚類,廣泛棲息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能在水溫4~33℃中生活,生存水溫為1~38℃,最適生長溫度為27~27℃。在0.1%~2.5%的鹽度水域中均可生長,高達3.5%的高鹽海水中亦能生存。條紋狼鱸為肉食性魚類。在自然水域,仔魚以橈足類和枝角類等浮游動物為食,稍大后攝食小魚小蝦,成魚攝食兇猛,故易于釣捕。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仔魚攝食鹵蟲幼體,稍后攝食鹵蟲成體、魚蝦肉糜及顆粒餌料。養成期喂以冰鮮魚、蝦肉和配合餌料。該魚表現出明顯的溯河產卵洄游習性。產卵期在4~6月中旬,甚至可延長至7月份,稚幼魚和產卵群體多聚集于河口區活動。卵徑1.8毫米,產卵水溫10~25℃,高峰期在15~18℃。受精卵孵化溫度19~24℃,仔魚培育初期的存活溫度為10~26℃,最佳18~24℃。育苗時鹽度0.1%~0.3%,對受精卵發育較為有利。條紋狼鱸肉質細嫩,營養高,經濟價值高,且生長快、抗病能力強。另外,美國自80年代以來將此魚與金眼狼妒雜交,后代表現出良好的雜交優勢,在適溫條件下生長速度很快,養殖一年約可達1千克體重,已廣泛應用于生產,已是繼斑點叉尾蛔后,美國第二養殖魚種。臺灣省南部于1991年開始引進該雜交種的受精卵來養殖,周年水溫保持在18℃以上,生長速度甚快,餌料系數1.7,均產11千克/立方米。大陸南戶方近年也有少量引進,可望進一步擴大。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