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三、人工授精通過人工的方法,使成熟的卵子和精子接觸,而完成受精作用的過程,稱為人工授精。
(一)催產后親魚的檢查及精、卵質量判斷 親魚催產后,應及時檢查親魚卵子和精子的發育狀態,準確掌握采卵和進行人工授精的時間,這是人工授精成敗的關鍵所在。一般地講,梭魚可在注射第二針后12—15h,開始檢查親魚卵子成熟情況,注意雌魚腹部變化情況。若看到腹部膨大明顯,即成熟卵的水合作用而使卵巢體積顯著增加,表明排卵已近來臨。即應嚴格檢查。如果已能擠出少量游離的透明卵,又未能暢流放出,可過:1—2h后再行檢查。
關于卵子和精于質量鑒別特征為:成熟好的卵子外觀圓潤、飽滿、透明,具彈性,單一油球,梭魚卵徑1mm左右,油球徑約0.5mm。鯔魚卵徑平均0.93mm,油球徑0.33mm,卵球大小均勻。采卵順暢,卵子之間略粘連而不成塊,若來卵時卵流如瀉,卵球參差不齊,卵巢液內有大量“油花”,鏡檢時發現有大量破裂癟卵,或在卵內出現乳濁斑點。卵子入水后浮性特大,卵膜發脹而無彈性感。則卵子不能受精。鯔、棱魚的精子頭部圓形,直徑1.2μm左右。頸部倒梯形,長1.2μm,最寬處0.8μm,尾長約36μm。成熟的精子乳白色,稍稠,入水后很快散開為好。可先采一滴精液置于載玻片上,加上一滴生理鹽水或海水激活后,置于顯微鏡下觀察其活動情況。質量好的精液,精子竄游激烈。質量差的,精子只做原地微弱擺動,甚至不活動,這樣的精干不宜采用。
(二)人工授精的方法在檢查親魚時,當質量良好的卵子能大量擠出時,即可著手采卵,進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采用于法、濕法和半濕法均可。
干法:先將盛卵器及雌親魚的魚體擦凈,將成熟的卵于擠在容器中,并立即擠入雄魚精液(或用吸管吸取精液,滴在卵上),用羽毛或手輕輕攪拌,使精卵混合均勻。靜止1—2min后,再加入少量澄清的海水,稍攪拌再靜止1—2min,然后用海水洗數次,除去卵中的血塊和卵巢組織等污物,計數后即移入孵化器中孵化。
濕法:先在容器中盛一些海水或咸淡水,然后擠入精液,隨即擠人卵子,或同時將精卵擠人水中,將精卵拌合0.5min左右,再加入海水或咸淡水洗滌。
半濕法:先擠精液于一干凈小器皿中,接著采卵于干凈的授精盒中,加少量海水,將精液稀釋后,澆在卵子上,而后攪和精和卵,再加海水洗滌。在進行人工授精過程中,避免強烈陽光直射,動作要輕快,勿使親魚受傷。
(三)受精卵計數可用重量法和容量法計數。一般多采用容量法。
容量法:用于法人工授精的卵,在水洗前(未吸水),先用量杯量出全部卵子的體積,再乘以單位體積的卵數即得。對于已吸水膨脹的卵,可用一定容器(常用碗)過數,再乘以單位容器的卵數即可。
重量法:先稱全部卵的重量,再乘以單位重量卵的粒數即得。如干法受精的卵,在水洗前稱重(折合成多少克),再乘以每克重的粒數,棱魚的產卵數可按每克卵2500粒來計算。
四、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根據魚類胚胎發育階段生理生態的特點,創造適宜的孵化條件,進行細致的管理工作,使胚胎正常發育而成魚苗,以達最好孵化效果。
(一)孵化水環境
1.水溫 鯔魚能孵化的水溫是11——24℃,適宜水溫為18—24℃,最適水溫為22℃左右。水溫超過25℃死亡率達90%。棱魚能孵化的水溫為12—24℃,最適水溫為15—24℃。水溫低于12℃,或高于25℃,胚胎則停止發育而夭折。即使少量孵化,也會影響魚苗的生活力。胚胎發育的速度取決于水溫的高低,在適溫范圍內,溫度越高,發育的進程就越快,孵化時間就越短。鯔魚受精卵在水溫23—24.5℃時,經34—38h孵出,22.5—23.7℃時,耍49—54h才能孵出仔魚。梭魚在適溫范圍內,一般所需孵化時間為35—65h。在流水孵化條件下)水溫14.2—22℃時,約需56h,30min,水溫16.8—22℃時,約需48h,水溫19—24℃時,約需37h。
2.鹽度 鯔魚受精卵的孵化鹽度是24.39—35.29‰,最適宜鹽度為30—32‰。Sylvester(1975)試驗表明,鹽度28‰以下,成活率明顯降低。但夏門杏林灣鯔魚卵在鹽度23.66—27.51‰條件下,仍獲得良好的孵化效果,說明卵于對鹽度的要求,因親魚棲息環境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棱魚受精卵在鹽度3—28‰的咸淡水中皆能孵化,但鹽度在7‰以上胚胎發育較好。據江蘇省水科所經過“鹽水過渡”的梭魚所產受精卵的試驗,在鹽度為15‰以上的海水中表現為浮性,在鹽度為13‰以下的咸淡水中則為沉性。因此,靜水孵化宜用15‰以上的咸淡水或海水,使卵浮于水面,可獲得較多的氧氣;流水孵化宜用14‰左右的咸淡水為好,此時卵呈半浮性,可在水中不停地上下翻滾,不至于堆集水面造成缺氧而死。
3.PH值適于棱魚胚胎發育的pH值為7.0—9.0,以7.5—8.5為最適宜。pH值低于0.2或高于9.4,胚胎乃至魚苗,均能引起死亡。
4.溶解氧魚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呼吸旺盛,且對缺氧耐力差。當水中溶氧量不足時,會引起發育遲緩、停滯,造成魚苗畸形或死亡。梭魚卵在孵化中要求水中溶氧量不低于3mg/L。溶氧量降至2.5mg/L以下時,有礙胚胎發育,已孵出的魚苗行動呆滯。當溶氧量低于0.8mg/L時,胚胎就將崩解。鯔魚在胚胎發育期間應保持溶解氧在5mg/L以上。在一般正常含氧量的幅度內,氧量越高,孵出的正常胚胎就越多,而且溶氧豐富可加速胚胎發育的進程。試驗指出,在溫度相近的條件下,棱魚受精卵在流水中孵化所經歷時間比靜水孵化時間要短,如流水孵化在水溫17—24.6℃時,從受精到孵出的時間為38h,30min,而靜水孵化在水溫19.5—23℃時,則需51h。這就是因為在流水條件下氧氣較能得到充分供應,而加速了胚胎的發育。當然流水也可能與助長胚胎的運動有關,因而提早孵出。
5.敵害生物 敵害生物對胚胎發育有很大影響,由于魚卵無自由活動和抵抗敵害的能力,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常受到敵害生物的侵襲和殘害,因此在孵化中,應盡量防止小魚、小蝦、大型水蚤等敵害生物進入孵化器中。孵化用水必須嚴加過濾。同時也要注意防止病原生物對卵子的侵襲。納斯等(Nash,1974)在鯔魚卵子孵化中,海水經過濾、輻射(紫外線滅菌)和抗生素處理,用青霉素19個國際單位/ml和鏈霉素0.01mg/ml,有效地減少了海水中細菌的繁生。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