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年來,養殖河鲀效益顯著,但其越冬問題卻一直困繞著廣大養殖戶。河鲀越冬是指池塘養殖的大規格河鲀魚種或未達到商品規格的成魚安全越冬,F將養殖河鲀室內越冬技術介紹給養殖戶:
一、檢修和消毒設施
多數育苗室在春、夏季育苗工作結束后就一直閑置。河鲀越冬前,應首先檢查設施是否完好,如水泵、閥門及進、排水系統是否暢通,水池有無漏水,門窗、玻璃及屋頂能否密閉,盡量提高越冬溫室的保溫性能。然后對整個進水系統用每立方米30克的漂白粉化水消毒。2天后將漂白粉溶液放掉,沖洗后注水,為河鲀越冬作準備。
二、準備工作
河鲀入越冬池不宜過早或過晚,過早會加大管理費用,過晚河鲀易凍傷,且拉網操作及運輸都不方便。根據經驗,一般水溫降至15℃~17℃時便可將河鲀拉網起捕入池。河鲀有自殘習性,因而入池時應按規格分選、分養。各越冬池的河鲀規格應盡量整齊。河鲀室內放養密度因越冬條件、魚體大小等不同而有較大差別,換水條件好、設備配套的水池,每立方米可放養河鲀5公斤~7公斤。
三、日常管理
1.餌料投喂
河鲀入池后,水溫在15℃~17℃時仍有攝食能力,應定時投喂。進池初期先誘食,使河鲀形成定點攝食的習慣。投喂濕的顆粒餌料,現做現喂,日投喂量為河鲀體重的0.5%~3%,每天投喂1次~2次。水溫在12℃以下時,河鲀食量明顯下降。水溫在10℃時,河鲀基本不再攝食,這時要停止投餌。投餌時應盡量使河鲀吃好,投餌結束后要及時撈出殘餌,以防水質惡化?稍陴D料中加入少量維生素E和C,預防其患營養性疾病。
2.水質管理
在高密度越冬時,必須保持良好的水質,最好是用消毒處理過的水。水溫適宜,河鲀尚能攝食,需要投餌,池塘一般應全部換水,且要連續充氣;水溫較低,河鲀停止攝食,換水量可減少到池水的10%~30%,間斷性充氣,每次充氣30分鐘,停氣30分鐘。每天晚上應加強充氣,防止因停氣缺氧而死魚。池中的糞便、殘餌及水表被膜、污物要及時清理,防止污染水質。
3.魚病防治
河鲀室內越冬密度大,容易發生疾病。魚種入池前要進行藥浴,清除體表寄生蟲,防止受傷個體感染細菌或水霉菌。在越冬期間應以預防為主,一般每隔10天~15天,用抗菌素類藥物進行體表消毒;亦可每隔15天~20天連續投喂含抗菌素的藥餌3天,對其進行體內消毒。對已患病的魚要及時撈出,隔離治療,以防魚病蔓延。
4.水溫控制
在河鲀越冬過程中,應經常注意水溫的變化和天氣預報,在寒潮來臨前應做好充分準備,保證升溫設備能及時運轉。當室內水溫低于12℃時,要采取升溫措施,提高水溫至14℃左右,并控制恒定。
5.倒池換水
換水可以降低水中的代謝廢物和病菌數量,使水環境得到改善。倒池可以周期性地對魚池進行徹底消毒、殺滅池中的有害生物和寄生蟲,改善池水環境,減少魚病的發生,提高越冬成活率。一般1個月倒池1次,對越冬池徹底消毒。倒池最好是使用鄰池,可減少勞動強度,用虹吸法將上層池水吸至消毒好的池子。一般每天吸污1次~2次,將糞便、殘餌等污物吸到池外,減少水體污染。同時每周換水或補水1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5~1/4。
四、降低成本
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1.降低熱能消耗
可利用余熱、電廠冷卻水、地熱水等資源,減少養殖單位的熱能投入;加強保溫措施,減少越冬池的散熱,控制越冬水溫在14℃左右。
2.降低電能用量
冬季水池中溶氧為每升6毫克,河鲀在溶氧量為每升3毫克時,仍能正常攝食和游動,無缺氧征兆。因此,可通過監控測定溶解氧,調整充氣和停氣的時間比例,節約電能。河鲀在室內越冬可以采取充氧1小時,停氣3小時的間斷充氣。
3.降低海水和鹽鹵用量
河鲀適鹽范圍在20以下。在魚種適應越冬環境后,可每次降低鹽度5左右,并結合換水,逐漸改用淡水,這樣可降低海水和鹽鹵的用量,延長倒池換水周期。
4.提高成活率
越冬期內,每月應進行1次藥物預防處理,加強魚病防治,發現病魚應及時撈出隔離治療。在溫度、鹽度、水質和溶氧等方面,創造適應河鲀越冬的環境,減少其發病或死亡。
河鲀室內越冬不受地域、氣候條件約束,是南北方皆宜的越冬方法。在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電廠冷卻水、工廠余熱、山洞、隧道等進行河鲀越冬,可達到規;蕉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