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魚類的疾病表現較為復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水質引起的疾病 包括氨氮中毒,亞硝酸鹽中毒和水質PH值偏高。若發現魚鰓充血、食量減少、肝異常,晴天魚浮頭,則為氨氮中毒;若魚體表出血(類似出血病)則為亞硝酸鹽中毒;若魚類吃食不旺,鰱魚表現異常,說明水質PH值偏高。
二、由營養引起的疾病 表現為魚的抗病力下降,得病后藥物不易控制,死亡率高。典型癥狀為魚的肝部顏色不正常,魚體肉質松散,常以細菌性魚病出現,如腸炎、出血病。營養性魚病的主要原因是飼料中營養不均衡、蛋白質含量不足或化學類促生長劑添加過量,飼料變質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三、由細菌引起的疾病 主要有鯉魚出血病、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細菌性腸炎、打印病(主要危害二齡以上鰱鳙魚)、癤瘡病、豎鱗病、水霉病等。一旦發現,對癥治療。
四、由寄生早引起的疾病
1.魚波豆蟲病 通常在面積小、水質差的魚池發生,最適水溫12—20攝氏度。
2.粘孢子蟲病 由多種粘孢子蟲侵入魚體而引起
3.車輪蟲病 魚體產生大量粘液,蟲體密集的部位如鰭、頭部、體表出現一層白翳,在水中尤為明顯;幼魚常離群獨游,不吃食、魚體消瘦。嚴重時影響魚的呼吸機能,致魚死亡。
4.小爪蟲病(也稱白點病) 由多個小爪蟲侵入魚的鰓組織而引起。各地養魚場均有發生,最適水溫為15—25攝氏度。
5.指環蟲、三代蟲病 流行廣泛,各地養魚都有發現,流行季節為春末夏初,對魚種危害較大。
6.鯉嗜子宮線蟲病 主要危害2齡以上的大鯉魚,產卵親魚不能繁殖,甚至死亡,發病季節在春季。
7.錨頭蚤病 又稱針蟲病、蓑衣病,各地均有發生。
8.虱病 由魚虱寄生在魚體而引起。
五、病毒性疾病 由呼腸孤病毒科中的一種水生生物呼腸孤病毒引起。
六、非寄生性、非病菌性疾病
1.脂肪肝 引起原因很多,主要是飼料營養不均衡或大量添加激素等造成。
2.肝壞死病 是目前養殖魚類常見的疾病之一,因飼料受細菌、病毒侵染或脂肪氧化經分解后產生的醛類物質損害魚類肝組織,導致肝壞死。
3.淡水魚營養性越冬死亡癥 高密度養殖魚類常常在冰封初期突然大批死亡,一般體大、肥胖的魚先死,雌性較雄性死亡比例大。其原因為:長期投喂高能量低蛋白飼料;飼料中菜籽餅、棉籽餅過量;添加了劣質魚粉;飼料中添加了激素或禁用促生長素;水質惡化引起氨氮、亞硝酸鹽中毒。
4.維生素缺乏癥 維生素不僅僅是滿足魚類的生長需要,而且具有抗應激和免疫功能。飼料中的維生素與飼料系數成反比,系數越低,要求飼料中維生素的含量越高。
6.微囊藻水華紡染 高溫季節魚池中生物囊藻、綠藻類易大量滋生繁殖泛濫(俗稱水華),影響魚池水質培育和魚類的正常生長。
7.小三毛金藻中毒 一般發生在春季咸淡水池塘,魚類外表無明顯病狀特征,只有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