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姑魚,一般體長20厘米,體重300克~700克,體延長、側扁,頭尖、吻短,微突出,無頦須也無犬牙,上頜牙細小,下頜內行牙較大、頦部有5個小孔,體背部淺灰色,兩側淺黃色,胸、腹及臀鰭基部帶紅色,有多條黑褐色,波狀細紋斜向前方,尾鰭呈楔形。大黃魚、黃姑魚雖同屬石首科魚類。但大黃魚屬黃魚屬、而黃姑魚屬黃姑魚屬。大黃魚是暖水性近海魚類,通常生活在淺海區域的中下層,而黃姑魚為近海中下水層魚類。大黃魚肉細嫩鮮美,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7.6克,脂肪0.8克;黃姑魚肉質堅實,口感粗為蒜瓣肉,不如大黃魚的肉鮮美,每百克魚肉含蛋白質19.3克、脂肪3.2克。這兩種魚都有藥用價值,大黃魚的耳石有清熱去瘀活血的作用;黃姑魚的魚鰾可治產后腹痛,同樣大黃魚的魚鰾有潤肺健脾的作用,黃姑魚的魚肉主治腎炎浮腫。因此,不能把黃姑魚誤認為大黃魚。且這兩種種魚的市場價格懸殊很大,目前寧波市場一條500克以上野生大黃魚每500克價60元~80元,人工養殖大黃魚每500克價35元~38元,而一條500克以上的黃姑魚每500克價僅10元~12元,差價好幾倍。
編輯:龐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