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冬季進行魚病防治是保證魚類安全越冬的重要工作,也是提高魚種越冬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冬季常見魚病的防治方法。
1、水霉病:水霉病主要發生在晚冬和早春。當魚體受傷后水霉便乘虛而入,在傷口處迅速繁殖,病魚外表似有灰白色棉絮狀物。感染嚴重時,可引起并發癥,病魚身體虛弱無力,無法攝食,終至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4%的食鹽水浸洗病魚5分鐘,或用4%的食鹽與萬分之四的小蘇打合劑潑灑全池。或每畝用菖蒲5—6公斤,食鹽1公斤,兌人尿15—20公斤全池潑灑。
2、赤皮病:主要是并池拉網等原因造成的。魚種在整個越冬期都有發生。病魚體表局部或全部出血發炎,鱗片脫落,尤其在兩側和腹部比較明顯。有的魚在鰭基部充血,鰭的梢端腐爛,常爛去一段。
防治方法:每隔15—20天用百萬分之一的漂白粉全池潑灑;在晴天溫度較高時,投喂磺胺類藥餌,每50公斤魚第一天用藥5克,第二天到第六天藥量減半,藥物與米糠、麥麩、面粉等拌勻投喂。若在每5公斤精料中加入0.1公斤食鹽,效果更佳。
3、萎癟病:因并塘過早,人為地使魚提早停食或飼養密度太大,投施的餌料滿足不了魚類生長需要所致。病魚表現身體瘦弱,肋骨顯露,頭大體小,游動無力,在天氣晴朗的中午,浮于水面曬太陽,受驚嚇時下沉緩慢。此病輕則影響春片魚種質量,重則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辦法:在秋季應促膘,越冬期間適當增加精料保膘,同時應調整并池的飼養密度。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