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水質調節
根據不同生長階段魚類規格、池塘魚儲存量、投餌情況、魚病發生規律合理調節各階段池塘水深及注排水情況。苗種放養時,池塘水深60㎝左右,每半月加水1次。到7月上旬加至最高水位,水質嚴重惡化時換水1/3。7月20日開始,每半個月全池潑灑沸石粉,畝用量150㎏。
2、夏花放養
苗種放養應在每年5月20日前完成。放養時夏花用雞蛋黃投喂,夏花放養時應用孔雀石綠浸洗,預防水霉病。
3、飼料投喂
鹵蟲粉投喂方法及馴化:夏花放養的第2天開始投喂鹵蟲粉,投喂量為畝投喂1.5公斤始半個月逐漸增至8公斤。前6天全池遍灑投喂,第6天開始沿搭設餌料臺岸邊投喂,逐漸縮小范圍,第12天形成定點投餌。
4、配合飼料投喂
配合飼料投喂采取定質、定量、定點、定時“四定”投喂方法。在魚類剛轉入投喂配合飼料時,應保證投喂餌量約有五成魚吃飽即可,這樣投飼6天后,即進入正常投喂,投喂時間為日投4次。投喂時采取“慢、快、慢”原則,保證80%吃飽即可。進入7月份后,每半個月投喂量的一半。待顆粒飼料投喂結束后,開始投喂藥餌。投喂期內應定期捕撈魚解剖檢查,發現魚類肝部出現病情時,應針對性養活飼料蛋白質含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草魚養殖者為追求前期草魚的快速增長,大量投喂高蛋白質飼料,導致魚類出現營養代謝不良癥狀。根據養殖經驗必須結合投喂青飼料來調整,以保證草食性魚種健康生長。
5、青飼料投喂:
魚種放養1個月后開始投喂青飼料,青飼料前期以浮萍為主,半個月后改為陸草。青飼料投喂應放在顆粒飼料1小時后進行,青飼料投喂前應用消毒劑噴灑消毒,投放在預先搭設的草臺內,待第2次投喂顆粒飼料前撈出雜草,保證池塘內干凈、清潔。
6、病害防治
草魚“三病”(腸炎、爛鰓赤皮)是草魚嚴重的疾病,其流行廣、危害大,一直制約著草魚養殖生產。隨著水產病害防治機理研究的深入,草魚“三病”的危害已漸漸被肝病變所替代。在養殖過程中發現從7月中旬開始,規格25-150克的草魚出現了死亡現象,發病的魚體色發黑、沿岸邊獨游、反應遲鈍。解剖觀察病魚,肝臟發白和充血,膽囊腫大,體內脂肪大量積累,腸道萎縮,伴隨著“三病”同時出現。其原因為:(1)在對不合格飼料,長期投喂高蛋白飼料,導致魚類營養代謝不良,體質下降,體脂積累。(2)部分飼料生產廠家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導致了肝臟病變。(3)水質條件長時間惡化,池塘中硫化氫、氨態氮嚴重超標,使得魚類慢性中毒。(4)個別養殖者為防草魚“三病”,池塘內過頻用藥。采用青飼料和精飼料合理搭配,階段性投喂中草藥藥餌,是提高草魚成飼料成活率的關鍵。凡養殖戶從夏花開始,一直投喂配合飼料,未加青飼料的池塘死亡嚴重(死亡率35%左右,個別池塘甚至全軍覆沒),這種池塘一旦出現肝部病變很難徹底治愈。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先調換飼料,飼料中加入氯化膽堿、中草藥大藥黃、黃芪、黃柏、板蘭根、大青葉等8種作為的中草藥粉制成藥餌投喂,待魚類肝部病變明顯見好時,再用外用藥全池潑灑殺蟲消毒。寄生蟲和細菌性疾病同時出現時,一定采取先治蟲后殺菌的原則,防止細菌脫落后,細菌和病毒的大面積感染。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